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李文琼
[导读] 历史学习当中的时空观念,主要是指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划分和认知,在时间上的划分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一条主线之一
        李文琼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     467000

        摘要:历史学习当中的时空观念,主要是指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划分和认知,在时间上的划分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一条主线之一。但是,我们在针对高中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由于不同学校所选择的教材版本不同,常常会导致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那些将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讲解的高中,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时候往往是零散的,很难将某些时空之内的事件进行重构。所以,本文致力于探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路径
    
        对学生进行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首先要明确历史发展的时间主线,沿着时间主线来对学生展开历史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在清晰的时间划分之内去了解不同时间段内的历史情况。在高中阶段展开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部分教师在对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的措施方面还需要改进,接下来我们也将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的现实情况,探讨在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困难,并且从这些实际困难出发去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1]

一、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现状分析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强度较大,教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这就意味着历史课堂必须是严谨的,所以很多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都会采取高压输出的形式。在这种形式的课堂模式之下,整个课堂氛围是非常严肃的,并且课程进度也推进得飞快,有的教师甚至会对学生进行某一单元的知识框架梳理之后,就立刻要求学生进入到背诵记忆的环节。教师这样的教育方法并不适合学生时空观念的构建,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历史考试的时候,常常会将发生于同一历史时空的事件弄混,又或者是分不清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内有哪些相应的历史事实,这些不良情况,这都充分说明了,部分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我们在从教师展开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来看,高中阶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高考当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调整的时候,一定会把重点落实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这一方面。所以只要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那么教师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采用那种固定的教育模式,比如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历史时空观念,因为教师在进行重点划分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一个零散的知识点,当学生一个一个去背诵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在脑海当中形成的也只是一些知识的碎片,并不是整体性的历史知识框架。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考试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呈现较大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针对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的现实问题展开策略探究。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一)注重进行历史时间主线的梳理
    
        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时候,构建时空观念作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弄清楚不同的时间段内发生了哪些代表性的事件。

在时间梳理方面,教师可以依照朝代的顺序来进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这个口诀是我们进行朝代划分非常容易记忆的,那么教师就可以这一个口诀作为基础来进行不同朝代的主要历史知识梳理。比如我们在进行西周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梳理的时候,就可以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这四个方面分别展开,分别将这些方面的内容以简单的文字进行标注和提示,每一个朝代的书里都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3]最后我们就能够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以时间为主线的历史知识框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时空观念,同时对于学生宏观思维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所以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带领学生以时间为主线来对历史当中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进行知识点背诵的时候,能够形成统一宏观的印象,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

(二)注重进行中外对比教学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内容不仅仅包含中国的发展史,同样也包含一些西方国家的发展史。从高中阶段的历史内容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西方有很多历史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时空观念构建的时候,一定不能仅仅局限在国内的历史事件当中,同样需要放眼世界的历史发展状况,进行中外的时空对比教学。比如说,郑和下西洋、荷兰侵占台湾、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戚继光抗倭这些历史事件,一方面涉及到我国那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涉及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框架构建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中外对比。比如我们在探究郑和下西洋这一时间段内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郑和下西洋这一时间段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探究,然后分别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一一对比。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学生将会更加明确同一历史阶段中外发生的历史史实。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历史时间梳理的时候,不仅仅要结合国内的历史发展状况,同时也应当放眼世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中外对比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历史宏观视角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备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对学生展开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规避传统的历史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以时间为主线,梳理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实。同时还应当进行适当的中外对比,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宏观视角,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只有教师在教学当中严格落实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的工作,那么我们才能够真正落实对高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进行培养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海燕.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初探———以《罗斯福新政》为例[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9):31.
        [2]黄琳,郭如兵.依历史时空,呈发散思维,润核心素养———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J].才智,2018(22):139.
        [3]洪友谊.浅淡高三历史复习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工业革命”复习为例[J].考试与评价,2018(07):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