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花
中山市南头镇民安小学
摘 要:
《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要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这种探究式的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能动的主体,是教师"探究性地教"和学生"探究性地学"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实践、体验、探究和合作等,让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优化课堂结构、自主性、探究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一切,学生潜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遏制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和发展思维,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自主性、探究式”课堂,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多年,在关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自主性、探究式英语课堂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课前我充分地发掘教材的趣味性,科学合理地整合教材,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兴趣点,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和活动,如采用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绘画等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更注重贴近学生实际,使教师的“导”更具针对性。如在一年级教学hamburger beef hot dog Cola French fries cake bread chicken等事物单词时,因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喜欢去KFC,我就在教室英语角布置一家KFC的场景,让学生当waiter,让学生去KFC,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KFC? Are you hungry? What do you like ? Cola? Hot dog ? Chicken? Bread or chips?由于我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抓住了隐含在教材中的兴趣点,尽管这些单词很难记,但学生还是在活动中快乐地体验着,在不知不觉中牢固地掌握起来了。
2、巧设高效的师生互动场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助力思维品质发展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促进人的认识发展。即思维发展的学习。曾经有一位中美家庭教育的经典比较:中国的孩子回到家里,父母往往会问:“你今天在学校是否听话”,而美国的家长往往会问:“你在学校问了老师几个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善提问,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但是学生的“提问”不是与生俱来的,他需要教师去唤醒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并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因此,为构建学生提问教师的互动场,我首先从教学需要和学生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或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如我在六年级复习一般过去时态的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常规做法,而是故作玄虚地、动作夸张对学生们说:“Last night I was scared and angry.”.学生们听了不禁大呼:“啊!” 我立刻停止了说话,以等待的眼光看着他们,期待他们进一步的反应,可学生们却在“啊”中毫无动静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着急,而是继续慢条斯理地问到:“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me ?”学生们兴奋地回答:“ Yes!” “But why don’t you ask me about it?”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可以用学过的一般疑问句或“5个W”提出问题,即What、 When 、Where 、Who、 Why. 和How 。
就这样在老师的点拨下,那些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才你一问我一句地开始进入高效的师生互动场:
S1: Why are you scared, Miss Chen?
T: Because I saw a thief(贼)last night。(thief教师动作呈现)
S2: Oh Bad. Where did you see?
T: I saw a thief in my kitchen.
Ss: What ? A thief? (学生大声地问奇怪)
T: Yes. I saw a thief in the kitchen,
S3: What was he doing in the kitchen?(学生感到奇怪)
T: He’s eating.
S4:Eating? Why was he eating?(不明白的语气)
T: Maybe he was very hungry.
S5:Did you lose anything?
T: No, I didn’t.
S^: Did you call 110?
T: No .
S7: Why? What happened?(着急)
T: Because I found it was my son at last.
Ss: Oh . My God…
在这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被老师昨晚遇“贼”的事情深深地吸引过来,大家都蠢蠢欲动、情绪高涨地纷纷举手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互动过程让学生经历了“尝试猜测—推理判断—调整再尝试—得出正确结果”的思维过程,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还经常调整课堂时间的分配,尽量留出一部分时间,作为学生提问与师生互动的环节。这种通过设置悬念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知欲望进行英语学习。这样,长期以往,我的英语课堂出现了这样的一番情景:学生们常常踊跃举手去争取一个提问的机会,一个学生的发问会激起更多学生思维的火花….
以上是我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关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自主性、探究式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做法。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重视英语,喜欢英语,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我们的有效教学策略才能得以实施,有效课堂才能得以推进,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高效化、快乐化、趣味化,这些也是我们有效课堂长期所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那一方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像一个终生领舞者,引领所有有梦想的孩子舞动出最美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赵淑红:《小学英语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专著: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2006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