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周 波
[导读]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提高视觉审美,增强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能力
        周 波
        济南市钢城区澜头小学  271103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提高视觉审美,增强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尊重并欣赏传统经典美术作品,并对生活中的各种景象有敏锐的观察力,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如何能在素质教育日益推进和发展的今天,实现美术教学的优质化、高效化一直是值得美术教育工作者们去探讨的课题。研究调查显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新创作的热情,对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显著性的效果。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让学生走进和融入大自然、设置一些游戏活动增添教学色彩等等,去竭尽全力地唤醒和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力,从而打造更高质量的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想象力;小学生;美术教学;
        就目前来看,小学教育是学生继续向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其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人认为美术教学与画画是同一种活动,只把临摹得像不像作为评判美术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这是严重的错误。美术教学更应该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切勿折断孩子想象的翅膀。如果仅仅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提前完成的美术作品,学生只是完成对照绘画的任务,那么学生只能停留在临摹的水平上,无法使绘画作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使作品缺乏灵动和创新,永远也不能与画家相媲美。所以,对于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讲,最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想象和创作。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灵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离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一、走进生活引领学生发挥想象力
        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只需要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学生再多加练习即可掌握,但是美术的学习仅仅通过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能靠平时的积累和自己的理解去勾画,所画出的事物必然不够灵动和真实。所以说,要想使学生学好美术,一定要让学生多多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和美术联系起来,注意观察小动物们的生活细节,这对于美术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在美术学习中发挥想象力也很重要,但是,没有生活实际的支撑,这样的想象力会显得非常苍白,缺乏生机和活力,因为想象也是要有生活原型的,只有你真正见过,了解过,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走进春天”这一课的时候,在这一课开始的时候,首先在课件上显示出春天的一个画面,这里花红柳绿,小溪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一群孩子们奔跑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开心的玩耍。接着来到课件的第二个板块,是一幅春天西藏的油画图,画中有几个妇女正在劳作,附近有一棵树开满了花,然而在远远的那边还是一座座的雪山,冰天雪地。引导学生们发现春天在不同地方也是不一样的。下课之后可以带同学们去观察一下自己家乡的春天,看看都有什么特色,并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二、通过游戏活动提升美术想象力
        小学生不会像中学生那样能够一直聚精会神、认认真真地听教师讲课,尤其,如果美术教师的课堂只是干巴巴地用板书讲解些理论知识点,会更加让学生觉得没意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美术课程丧失兴趣,就更不用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事了。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和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玩、思想稚嫩的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及时调整和创新教学方式,比如,把一些好玩的游戏活动融入到课堂中,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教师教学“有趣的半圆形”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先准备出各式各样的半圆形,大的小的,半径一样大的不一样大的,布料的纸片的等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或者自带一些生活中的半圆形。许许多多的半圆形放到一起,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臆想,对一个半圆形进行对折变成两个扇形,然后裁剪下来再多次对折,打开后形成漂亮的折扇;或者组织学生对两个相同的半圆形进行拼接变成一个太阳或者足球;不同大小的半圆形经过裁剪拼接后可以创作出各种小动物等等。引入这种裁剪拼接的小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只有学生在头脑中有所构思、有所想象才能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美丽的作品。
三、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想象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教学课堂由以往的黑板板书教学,逐渐演变成了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这种方式方便快捷,新颖有趣,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至于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厌倦。但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把握好一个度的原则,如果每节课都使用电子白板,会使教师慢慢脱离原本的板书教学的方式,以至于课件上有什么,就讲什么,而教师自己的思想完全被禁锢,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另外,如果教师把课件制作的色彩过于鲜艳,或者是有过多与本课重点无关的事物,这样会使学生分不出本课的重点,还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用的事物上去。比如,在美术课上学习“对称的美”这一课的时候,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询问学生“大家知道什么是对称吗?”“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有关对称的例子吗?”“同学们可以试着说说有关对称图形的特点吗?”等一系列的问题来激发同学们对对称图形的思考。接着,教师可以运用已经准备好的课件,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美,学生们可以看到像蝴蝶、蜻蜓、剪纸等等这些都属于对称的事物。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在画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要敢于大胆想象。
四、通过作品展示培养学生想象力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美术教师应该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亲身实践之后有助于学生加强感悟,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使学生对生活充满期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会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使作品有了明确的思想和意义。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完成关于夏天景色的绘画任务后,可以让学生之间彼此欣赏和交流,将自己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互相讲解,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优秀作品。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知了的聒噪,农民伯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仍坚持劳作的辛苦。学生将人物的形象和动植物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作品有时其实是其当时情感的真实写照,因此,作品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而且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理解学生的创作思维,是一种重要且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想象力就像幼小稚嫩的树苗一样,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悉心呵护和精心栽培。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简简单单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就能快速实现的,美术教师必须结合当下素质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征,有目的性、有方法性、有灵活性的实施教学,打破以往枯燥无味、固定死板的美术教学模式,使美术课程真正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苗青. 让想象驰骋美术课堂——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0(4).
        [2]张毅.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J].数字化用户, 2019, (001).
        [3]段亚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分析[J].赤子, 2018, (0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