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选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325600
【摘要】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抓住本质,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全文着重解决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在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问题 情境 创设
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深入分析、钻研教材,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线索,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1.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1.创设奇趣式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教学中很多概念、规律,都是从实验中得出的。当学生面对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他们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去尝试探究其中的奥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科学实验中各种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准确形成概念,掌握科学规律。
1.2. 创设递进式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科学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领悟。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它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采用递进式问题的提问形式,既可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锻炼学生思维的质和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会使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这一系列层层推进式的问题提问,使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在充分思考了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之后,学生自己可以设计出实验步骤。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易忘记,过一段时间即使部分忘了,还可以自己推理出来。通过这种递进式的问题讨论,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创设试误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外部知识直接输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将新知识进行主观改造后,纳入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完善和丰富。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传授知识,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力求提供简化、纯化后的问题情境,这种教学缺少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和让学生思辨与交流的机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试误”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若能挖掘学生思维中的错误点,寻找学生知识建构的支点,创设能激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
1.4. 创设求异式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强调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是新课标追求的重要目标。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从多角度探求不同见解、不同结论的思维。我们都知道,人的创新能力的大小与求异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在重视培养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更注重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些激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情境,使他们掌握变通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因内容而异,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创设的问题要体现指向性
问题表达必须简明扼要,准确清晰,同时,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针对性,如果问题提得过于笼统,情境没有反应问题的实质,学生会摸不到边际,无从下手,这样只会降低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支点,让探究目标突显出来,实现问题的有效创设。
2.2. 创设的问题要体现适度性
所谓适度性,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学生经过努力才可解决的,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可能会失去继续探究的兴趣。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的,教学应当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将可能开发学生无限的探索潜能。
2.3. 创设的问题要体现时空性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是学生用“是,不是”、“对,不对”就能回答解决的。要留足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自信心会增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4. 创设的问题要体现真实性
创设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应具有实际意义,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而不只是虚构的问题,创设的问题要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出发,从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抽取出学习的任务,这样的问题情境更能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2.5. 创设的问题要体现新颖性
创设的问题应从学生实际和当代科学成果出发,运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可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了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现代科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技术观。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还应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金洲 问题教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版
2.张丙香 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教改探索 2006(8)
3.孙宏安 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04年4月版
4.李新宽 浅谈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学物理 2006(10)
5.刘小平 初中物理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