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陈小凤
[导读] 多元化教学法是最近几年初中教育中被广泛提及、运用的一种综合教学方法,恰当的多元教学能在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同时优化教学效果
        陈小凤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马山中学 312000
        摘要:多元化教学法是最近几年初中教育中被广泛提及、运用的一种综合教学方法,恰当的多元教学能在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同时优化教学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从近几年核心素养改革中备受关注的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出发,思考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这一课堂整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初中科学;运用
前言
        所谓多元化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整合、凸显多种教学优势,通过让学生自发、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进而获得成果的一种教学新方法。在最近一段时间初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多元化教学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初中各个学科,这一教学法的价值也逐步彰显出来,那么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方法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呢?下文将从初中科学学科出发进行阐述。
一、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及不足
(一)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多元化教学法的多样性、趣味性以及参与性都是这一教学方法应用中比较明显的价值特性。以多样性为例,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将更多元、更丰富的科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索科学问题,为后续这一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条件;再以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参与性为例,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让学生与教师、与课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并将课堂探索的“主角”交还给学生,达成优化科学教学效果的目的,也为后续这一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帮助。
(二)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的不足
        截至2020年,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法已经历经了近5年,虽然这一教学方法的价值已经获得了初步体现,但由于“中考”、教师专业能力等客观因素影响,致使很多课堂上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仍有待提高。以笔者所在初中为例,笔者认为当下初中科学课堂中多元化教学法应用的问题大体表现在如下2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用多元化教学法的灵活性不强。回顾过去初中科学课堂上应用的多元化教学法,可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前都会从课堂内容出发,对整体课堂流程、学生反馈做出一个预估,并在预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虽然看似这一教学方法能保证知识尽量全面的灌输给学生,但由于这一方式比较刻板,所以也会导致教师丧失很多突如其来的教学机会,影响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成效。
        其次,学生参与多元化教学法的主动性不强。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多元化教学法运用效果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但就目前实际初中科学课教学情况来看,虽然教师设计了一些需要学生互动、交流的环节,但由于其设计的内容与学生兴趣、生活关联性不够,就致使很多学生参与多元化教学法的主动性比较低,继而威胁了这一教学法应用的成效。


二、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一)巧用情境教学法,提高课堂沉浸感
        结合笔者以往初中科学课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的经验,笔者认为情境教学在这一环节的应用是能比较好提高这一课程教学成效的举措之一,恰当地将情景教学思路运用到课程中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沉浸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学生比较好的参与课堂探究,进而彰显这一教学法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以浙教版初中科学“人类的家园——地球”中《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课程为例,在这一课堂运用多元化教学法时,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章节的内容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氛围(譬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VR虚拟技术,通过VR设备将学生置身于“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周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感受这一科学课堂想要为学生传授的知识),借此提高课堂的沉浸感,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科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科学情境中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小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科学怪人”和“小助手”共同探究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比如,在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浮力”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开始前为学生设计一段带入情境(如为学生播放一段人漂浮在水面的视频),而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科学怪人”和“小助手”的角色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究,提高课堂沉浸感同时收获预期的科学教学效果。
(二)巧用合作教学法,强化课堂参与感
        除上述初中科学多元化教学法运用的方法外,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将合作教学的思路运用到课程中去,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的方式强化学生们在初中科学课堂上的参与感,从中收获更好的初中科学教学效果,实现多元化教学法在这一环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以浙教版初中七年级科学下“土壤”中“土壤的组成与性状”课程为例,教师在开展这一课程时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数个学习小组,并根据这一课程教学的目标为学生设计小组探究引导问题(譬如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土壤出发为学生设计递进的“生活中常见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觉得这些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们如何通过设计有关这个问题的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问题,指导学生围绕“土壤的组成、性质”展开假设、探究,从中彰显这一环节教育的价值。),让学习小组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探究出土壤的组成与性状,从中提高这一课堂教学的效果,彰显多元化教学法在这一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完成探究后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展示、分享中收获更多有关科学的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想进一步优化这一方法应用、凸显这一方法应用的价值,教师就应从这一方法应用的源头开始,逐步解决以往多元化教学法应用时表现出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多元化教学法运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承.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阐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7.
        [2]陆丽娜.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66-167.
        [3]陶文省.高阶思维视域下的初中科学探究性问题设计[J].华夏教师,2019(08):57-58.
        [4]徐衰花.分析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27.
        [5]王伟文.浅析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