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汪荟瑾
[导读]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但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仅局限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也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汪荟瑾
        江津中学校  重庆江津  402260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但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仅局限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也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传授西方文化,却很少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针对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本文在分析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我们应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全日制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当前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努力将其渗透到教学中,提升自身对中西文化的认知,以适应目前的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初中英语教材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呈现,过度重视西方文化。如介绍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的由来。然而,中秋节的由来,《愚公移山》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和典故只有小篇幅的文字呈现,教师很少让学生做精读训练,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补充。
        因此英语教学也缺乏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教师更喜欢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如西方的节日,习俗,却很少提及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果教材只重视西方国家的文化,学生长期没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当跨文化交际出现中国文化时就会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
二.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西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不同颜色的意义,中西寒暄语的表达,不同的风俗习惯等等。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并能用英文准确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学生而言,传统文化是大家熟悉的,在学习中更有发言权和认同感,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促进教学更好地开展。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以英文的方式传扬到世界各地。
三.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与交流,初中的英语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如播放舞龙,七夕节,中国八大菜系的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故事,从而转化为口语交际的素材。

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认识,体验,领悟传统文化。
        教师还可利用课前的report环节,安排值日生用英文介绍春节的来历,唐三彩,太极拳,京剧,琵琶,二胡等传统文化,其他学生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围绕该话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通过探讨让学生们掌握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如:舞龙:Dragon dance太极拳:taiji,七夕节:Double Seventh Festival等,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渗透。通过这种方式既做了课前热身又使学生体验到了文化瑰宝。
(二)英语阅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是读者积极地输入语料的过程,阅读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境,但当前许多英语教材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造成学生既不能通过阅读来了解传统文化也缺乏用英文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改编,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在讲授西洋乐器piano时补充二胡Erhu,古筝Guzheng,横笛Flute等传统乐器的名称和文化背景。在课时少,教学进度紧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端午节,情人节,中秋节的阅读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本国文化。向学生推荐关于传统文化的读物,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英文杂志,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心,也深入学习了传统文化。
(三)英语写作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教育部强调弘扬传统文化,中考和高考作文就安排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作文,如介绍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国庆节等。这对于不了解传统文化或不会用英语进行相关表达的学生而言,可谓无从下笔。文化题材在学生写作中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先导入传统文化背景介绍,拓展相关词汇,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也可以挑选常考的传统文化题材,安排学生定期写作。同时强调该写作练习不是否定西方文化,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比学习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不能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思想,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知识相结合,通过口语交际,阅读,作文等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学习中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 王文伟.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7,(2).
        [2] 王燕.中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 上海教育科研, 2015, (80).
        [3] 全日制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M]. 2013.
        作者简介:汪荟瑾(1991.07),女 ,重庆綦江,江津中学校,中学教师,2014级学术型硕士,英语教学理论及应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