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因材施教 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彭道芸
[导读] 因材施教是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内在驱动力和教学原则
        彭道芸
        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  
        [摘要] 因材施教是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内在驱动力和教学原则。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深化因材施教、优化策略和提升学习质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夯实五育 融合创新 异步提升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一直行进在课堂教学变革之路上,赋予了“因材施教”深刻的意义,因材施教成为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内在驱动力和教学原则。小学英语教育不是缘木求鱼,而是放水养鱼;不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教育,而是充满活力、自由和自主的教育。我们为孩子们搭建舞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出精彩的戏。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一、因质施教,铸就学习品质
(一) 尊重智能差异,教学有的放矢
        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多元智能包括8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小学英语以活动化教学为载体,活动多种多样,因此,关注、分析个体间智能表现的差异性和个体内智能发展的不均衡性,设计多元的、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活动显得非常重要。
1.心中有学生,活动巧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或者简单易操作的智能测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智能分类,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并分班级建档备案,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不盲目,尊重班级差异,根据不同班级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语言智能高的学生喜欢word puzzle, riddle, jigsaw reading, discussion和writing等文字活动;逻辑数学智能高的学生喜欢read and number the sentences, predict, analyse等逻辑思维活动;视觉空间智能高的学生喜欢观察书中的插图,喜欢想象、设计,如:listen and draw, make a picture book, jigsaw puzzle, syllable maze等;肢体运动智能高的学生则喜欢TPR, touch and guess, handwork等;自然智能高的学生亲近自然,具有独特的,观察与辨认能力,喜欢读关于科普、人与自然等方面的绘本故事;人际智能高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向同伴寻求帮助,乐于教别人做事情,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是班级管理中不可缺或的人才。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智能特点进行设计,教学设计要大气,细节处理要细腻,比如,设计玩、读、写、唱、演、议、辩、拼、算、解、用、创等任务,激励学生主动猎知。巧妙地将学生卷入不同的活动中,既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卷入式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存在感和成就感。
2.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小学英语教师要抓好启蒙教育工作,用爱和温暖浇灌课堂,把教学转变为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的行为,在润物细无声的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的情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要让学生像花朵一样吮吸雨露、沐浴阳光,自然、快乐地生长,彬彬有礼、孜孜不倦、朝气蓬勃。
(二) 适度融合创新,助力素养提升
1.重构校园空间,推进智慧教育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创新教育贯彻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因此,我们要打造更开放、多元、艺术的校园空间,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开展更灵活的智慧学习。
        我区在部分学校进行了试点,设置了专门的有浓厚氛围的英语教室。创新教室布局,打破工厂车间式的教室设计,配备可移动、易于变换的桌椅设施,支持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倍增,学习效果好,难得的是孩子们情不自禁的笑容和自信都写在了脸上。
2.融合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质量
        用互联网思维重塑小学英语教育,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流程再造。新时代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更高更全面的专业素养,包括研究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信息素养等,进一步加强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引进新媒体教学的影像视频、电脑软件和网络平台3大技术,搜索、筛选有利于教学的网络资源和工具性APP,如:利用手机APP组织教学,应用微信、QQ、抖音等小程序辅助教学,合理应用短小精悍的微课,利用好一起作业、快乐学、无忧talk、纳米盒APP软件等等。
        时代巨变,机遇挑战。因此,我们要踩准时代,把握方向,发现可能,做优秀的领航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素养提升推波助澜。
二、因需施教,实现异步提升
        小学英语教学如同做菜,得有滋有味,花样、别致、有营养。怎样既能使所有学生吃饱,又能使学业水平高的学生吃好呢?量体裁衣、分层教学能使所有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得到普遍提高,让所有学生在多元、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小学英语阶段,学生水平不如初中、高中那样层次分明,但是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分层教学很有必要。
(一)分层备课
1.备课前理清菜单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KWL,(即What do the learners KNOW? What do the learners WANT to learn? 和What have the learners LEARNed?)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然后,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把握好目标的5要素(SMART,即 S-specific,M- measurable, A-achievable, R-relevant, T-time bound),厘清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等思路。
2.备课中分类备菜
        在教学设计时,要挑出重难点,针对重难点设计不同梯度的任务和活动,由易到难,隐性分层,递进导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领取老师预备的美食,最终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味佳肴。
3.备课后及时整理
    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课前预设,收集整理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保障足够的知识储备。
(二)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教学节奏和切入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降低教学难度。合理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提高效度。分层提问,启发思维,有针对性,事实性问题简单,可由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学业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回答推断性、评判性之类较难的问题。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体,在分层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全体学生,方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学生真正受益。
                    
(三)分类指导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指导。共性问题,集体指导;少数问题,个别指导;留守儿童,跟踪指导;成立学习互助组,组长指导;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开展英语社团活动,分类指导;家校合作,共同指导。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拖沓,不疏漏,精准无误,能有效促进学生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分类评价
        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公平、公正、公开。以评价促思维,以评价促参与,以评价促感悟,建立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既表扬激励,又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夯实五育,培养创新人才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具有更广阔的意义,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无处不在,我们要结合教学中的话题和生活中的事例,夯实“五育”。加强对学生的公德和规则意识的教育,培养有大局意识和爱国情怀的人;在开发智力、传递知识的同时传递智慧,让学生拥有生活的智慧、生命的智慧等等;融入体育元素,使之成为磨练坚强意志、战胜挫折的载体;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真正的审美能力和细节意识,造就有品位、高情商的人;更新劳动概念,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各项技能,培养未来的数字公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学生,使英语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工具;打破陈旧的工厂车间式的教育模式,实实在在地从教师做起,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输送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2011.
        [2]王建平,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3]张瑾,构建多维交互式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3):1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