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锦秋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绍基学校 425300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包含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很多文体,但不论形式如何,归根结底都是一篇文章,无法逃离“情”这个字,而且任何一种表现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任务就是用情感打动人心。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应用
引言
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如一潭死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在教育中情感和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教育一旦缺乏了情感,那么就会变得机械、刻板。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怎么体验生活。语文课程内容的人文精神非常丰富,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好的情感发展。
一、创新教学体制,引入情感教育
创新教学体制是引入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但是随着新式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教育已经与时代发展脱轨了,它无法紧跟国际教育的步伐,其教育理论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创新教育体制,把情感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讲解《秋天的怀念》这一课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并掌握积累字词,感知文本,把握文章情感基调。其次,学生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即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利用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怀念之情。
二、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文本内容丰富学生情感境界
语文教师在语文情感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学习,对教材内容要有全面的理解,并从中找出蕴含的有关情感的内容和文字,使教学更加栩栩如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如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重视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语句和重点段落,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勾画并进行相关的朗读和背诵,从而更好地体会其中所描写的情境,更加如临其境地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中受到相应的启发;二是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特别是一些不好理解的语句和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要重点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设疑,讨论释疑的办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三、在角色扮演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等活动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加深学生对“孔乙己”当时心境的感受,教师可以在主题班会或者课下时间鼓励学生以话剧表演的方式,分别扮演《孔乙己》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能在话剧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跟随人物心理变化进行表演,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表演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在写作中渗透情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学生情感的感官感受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基本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普及。鉴于此,教师应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抓住现代化技术给教学提供的便利条件,学会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时候,为确保情感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文章的情感主线展现出来。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便是将文章的情感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一种有效措施,可以为学生带来情感的感官感受。
结束语
实践证明,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情感教育从内心情感出发,把握学生情感走向的同时,再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引导,从而实现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情感较丰富。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那么语文教学就能有效发挥其教育作用,极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因此,学生一定要学好语文,这样才能担负起社会发展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申玉梅.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情感读本,2019(14):19.
[2]陈智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广西教育,2019(13):127-128.
[3]张冲.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J].情感读本,201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