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理念如何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   邓玉鹏
[导读] 小学生正处于写作学习的关键阶段,然而很多学生表现出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内容匮乏、写作情感空洞,实际上这与平时写作训练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邓玉鹏
        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皂角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5805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写作学习的关键阶段,然而很多学生表现出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内容匮乏、写作情感空洞,实际上这与平时写作训练不到位有直接关系。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开展写作教学时使用到的教学方式,也会给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为了大大增强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活动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一、生活化课堂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优势
        (一)有利于唤醒写作兴趣
        为了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语文写作教育弊端,转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育方法,引领学生从"被动接受"逐渐转为"主动探索",激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思维的意识,应该在现代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策略,加强生活化思想、以及生活化思维的领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接地气",成功唤醒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获得写作灵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从过去不知道写什么,再到自觉将写作主题与生活实践相关联,描写真实的景色、记录真实的事件、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使写作变得水到渠成。
        (二)有利于储备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写作经验不足,再加上其最初并不会留意身边的写作素材,这也造成写作训练时总是没有内容可以写,不知道从何下笔,导致老师不得不规定写作方向,甚至让学生参考范文写作,实际上这种做法只是机械化的模仿,在借鉴与仿写的同时却没有表达真实的主观感受,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学生的写作思想也备受束缚。然而生活化的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给学生自身带来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生活中的创造力素材源源不断,帮助学生储备新的知识、积累素材,逐渐由对情境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对情境的理性认识,有了丰富的写作内容,进而钻研多样的写作手法,巧用修辞,有感而发,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阶梯式上升。
        (三)有利于深化写作灵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忙于学习文化知识,很少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即使写日记也是应付了事,写出的内容空洞、情感敷衍,实际上很难达到预期的写作训练效果。通过以写作教育视角为出发点重新设计的生活化写作训练教学方案,将写作训练和对生活经验的深度整合,学生能逐步有意识地去观察人生、领会人生、记录人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再加上日积月累的练习,为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奠定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与策略
        (一)运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观察意识
        学生写作素材大部分来源于其对生活中常见事物和现象的见闻。小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的写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对常见事物的了解和观察有关。为了更好地弥补并改善这一不足之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培养学生良好观察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以"写一篇观察日记"教学内容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掌握眼、耳、鼻、嘴、手、脑等多重器官运用技巧来进行综合理解和感知事物,培养他们在观察周围事物时留心、善于感知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观察事物的任务,即让学生对身边常见的植物、动物进行观察。在进行观察植物时,围绕着这些植物的花、茎、叶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植物形状、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在进行观测动物时,围绕其体表特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习性等方面展开。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以文字的形式写进作文中。如此,通过生活化素材的选取和运用,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良好观察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使写作教学得以更好地进展下去。
        (二)运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生活化写作情境的设置是优化和创新写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借助熟知的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设置,能够极大摆脱传统以模板化为主写作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增强学生对写作内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加深学生对生活化事物的实践感受和情感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训练。为此,小学语文课堂的设计应从具体的课程内容入手,通过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情境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学生想要表达自我的意愿和动力,促进写作教学的顺利实施。
    例如,以"描写家乡的习俗"教学内容为例,本课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会对民风民俗进行描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围绕自己知道的风俗习惯,如节日习俗、特色服饰、民间工艺品等内容进行自由阐述,谈谈自己了解的民间风俗,激活学生自身相关的生活经验。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出来,将学生所熟知的中国节日习俗和画面生动地呈现出来,比如中国人在中秋节或是端午节都会有哪些庆典活动,在春节都会有哪些准备活动等,将这些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进行描写训练。如此,便为广大学生营造了一个熟悉、直观的现代化生活写作情境,激活了小学生自身的写作潜能和对情感的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身情感付诸于写作。
        (三)运用生活化实践,开拓学生写作空间
        生活化实践活动也是落实生活化写作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学生实践感受和体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而现在中国很多小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好动且容易对外界新鲜事物就会产生强烈兴趣的孩子。因而借助写作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学语文老师还应积极地组织广大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趣味性,达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目标。
        例如,以“描写一场游戏过程”教学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会用书面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游戏经历,比如丢沙包、踢毽子、跳绳等。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参与游戏过程,引导他们在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观察别人的表现和自己参与游戏活动时的情绪和感觉,在充分感受和体验游戏活动愉悦的同时,将自己独特的感觉和经历,通过运用语言和文字来充分地表达。如此,通过多样化写作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内容和范畴,促进了写作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总之,着眼于一个生活化的视角,通过更多地观察现实与生活、体验现实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写作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优化和设计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案,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体验和探究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习作的素材,挖掘创新思维,活跃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各种生活化写作课堂教学的策略,让更多的小学生逐步喜欢写作,并主动练习,提升自身思维品质与写作水平。生活化教学作为新课改理念下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在提升写作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和作用。小学语文老师应在与学生紧密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运用生活化模式进行开展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方便于学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体验和感觉来进行写作,最终达到构建一个高效化的写作课堂。
参考文献:
[1]罗丽芬.探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的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173-174.
[2]顾海鹰.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提高策略[J].新智慧,2021(05):95-96.
[3]刘录文.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1(09):73-74.
[4]王龙梅.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方法[J].中华少年,2020(06):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