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   蔡颜
[导读]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渐掌握字词的含义,并正式进入阅读阶段。
        蔡颜
        广东省茂名市高新区那银小学 525400
        摘要: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渐掌握字词的含义,并正式进入阅读阶段。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可以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任务分析理论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思考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任务分析理论;应用思考
        引言: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然而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到阅读教学,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分析理论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综合素质。
        一、任务分析理论的含义
        任务分析理论是指教师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进度,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教师综合分析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然而任务分析理论正好符合教师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任务分析理论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以及作业完成的情况,分析学生的语文基础,分析教学知识点是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结果,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分析理论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培养自身的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学生阅读文章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任务分析理论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听课规律,制定讲课计划,有目的性的分配学生的识字时间,分解学生的识字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识字学习效率。
        2、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阅读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理解文章的故事内容,从中汲取相应的知识。教师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使用任务分析理论,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脉络,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增强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任务分析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征,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态度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来,增强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
        三、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策略
        1、通过朗诵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争强好胜的阶段,他们习惯通过他人的赞赏性评价,获取学习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任务分析理论时,可以通过朗诵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例如,在讲到“那一定会很好”时,这篇文章故事内容比较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挑选适合自己的段落,并将挑选相同段落的学生,组成一个阵营,让学生以阵营为单位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聆听周围同学音调高低以及音速快慢,通过字词的变化总结文章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当学生进行朗读竞赛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文字发音的准确度以及情感表达程度进行打分,并及时对综合分数最高的阵营进行鼓励,要求他们将自己的诵读技巧在班级上进行分享,拓展其它同学的诵读思维,从整体上提升全体学生的识字能力。
        2、采用分层提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同,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分析理论时,可以采用分层提问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制定分层的问题内容,促使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提问教学中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例如,在讲到“纸的发明”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测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将其分成语文基础较好和语文基础一般两种类型,并将这两种类型的学生,交叉组织到不同的队伍中,促使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时,学习其它阅读文章的方式,积累学生的阅读技巧。当教师分好队伍后,可以询问学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文章的结构是什么?通过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然后按照问题的难度,均匀分布给不同的队伍,让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当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队伍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分析他们在阅读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篇文章内容给学生系统讲述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从而对学生的课堂阅读学习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分析理论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缓解学生阅读文章的压力,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这篇文章的讲解视频,促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爬山虎脚的模样,提升学生对爬山虎的了解程度,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当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将视频中的内容进行阐述,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分析他们对这篇文章存在哪些领悟不足的情况,结合课本进行系统讲解,提升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课堂学习质量。但是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进行阐述,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视频和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写到笔记本上,在课后收集起来,教师可以在评阅学生的作业时,总结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掌握程度,并在作业后面给学生批注适合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分析理论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通过朗诵竞赛、分层提问以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技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梁丽文.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11):94-96.
[2]徐祥云.探析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J].才智,2014,(28):124-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