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雷细妹
[导读] 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结合现状分析引导中探寻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策略。
        雷细妹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城南完小  424400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不仅是学生理解知识、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完善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引导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还需要整合多个视角,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结合现状分析引导中探寻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实践 创新策略 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小学教育过程中的语文教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小学语文属于一门非常基础的工具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过于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利于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新课改内容开展阅读教学,对整体阅读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以及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够清楚地把握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学生可以考一个好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学习能力。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方式,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让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作为学校也应该开设固定的阅读课,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培养。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阅读量与语文学习效率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方式中,应该着重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每个星期有七节语文课,教师可以拿出一节课,让学生去图书馆进行阅读,这不仅放松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积累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量和储备量的多少,对于语文成绩来说非常重要。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一定量的课外读物阅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年龄、需求以及课程教学内容来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意识到其选择的目标既要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又要充分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现状。在相应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获得提升。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彩色的梦》时,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注重朗读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教师在该篇课文教学时,首要教学目标就应当是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字词之后,才开始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朗读时要注意只是让学生会读,读通顺,而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明确把握好阅读教学的目标,而一开始就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直接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不良情绪。
        (二)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效率
        分层教学模式是当下教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这一教学策略同样也可以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理解并依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基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认知程度也会出现一定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盲目地选择一种教学方式,可能会使水平高的学生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则无法理解所学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强化这一类型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生词,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流畅的阅读,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帮助这一层次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引导他们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体会阅读内容的主旨思想以及情感。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提高这一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这一类学生能够独立地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层次的划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进行调整,以保证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三)重视方法引导
        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会更有收获,阅读才会更加高效。具体来说,要从细节着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关注重点词汇开始,逐渐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最后落实到整个文章,把握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要重视从整体上来把握阅读内容,因为并不是简单地将各部分相加就能够实现对文章的整体认识,教师要注意强调整体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分析阅读内容,特别是如何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内涵,通过关键词句来把握本质,关注文章的细节,让学生从细节之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文章读懂。另外,也要把握好重要的标点符号等,在细节处来品读文章的内涵所在;还要掌握好重要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一段内容进行示范性阅读与分析,给学生提供重要的参照,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有效阅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与情景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会给学生很大的压力,而情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结合情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阅读时产生共情心理,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物的情感,在阅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我们在开展情景教学时,一定要从具体的阅读内容出发,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真实、立体的教学情景,利用情景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情景,根据阅读文本提出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也可以根据阅读为学生创设故事情节,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阅读文章,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中感知阅读。
结束语
        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丰富词汇的储备量、提高学习成绩等,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当前的不足修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爱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01):53-54.
[2]张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36):47-48.
[3]罗响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探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4]王炳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8):143-144.
[5]简生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16):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