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周涛惠
[导读] 通过对实际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思考,本文提出了基于仿写和补白“读写结合”策略。
        周涛惠
        五华县横陂镇油塘小学   514421
        摘要:读写结合是一种较为常见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特别是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它强调“读”与“写”的融会贯通,从知识应用的角度看,这种方式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关于“读”和“写”之间如何进行巧妙结合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问题,老师们给出的意见并不相同。通过对实际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思考,本文提出了基于仿写和补白“读写结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分析
        一、基于仿写的“读写结合”策略
        基于仿写的“读写结合”策略共分三个部分,即句型仿写、段落仿写、篇章仿写。
        (一)句型仿写
        句型仿写的聚焦点在对词语的准确且生动运用,修辞方法的把握,以及词语的结构顺序上,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和锤炼他们的词语运用能力。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善于用名句、佳句做指导示范,让学生模仿“范本”来进行造句,要求学生注意词语搭配关系和句式的特点,并能够独立总结出造句的一般规律。依照不同句子类型给出相应的仿写模式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该如何进行仿写;针对比喻恰当的句子该如何进行仿写;针对比拟形象的句子该如何进行仿写;针对排比手法运用恰当的句子该如何进行仿写,等等。以“排比手法运用恰当的句子”为例:“......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出自部编版《天窗》一文),老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认真体会作者“那时那刻”的情感,然后同样用“也许......也许......也许”的排比句式写一个自己的“想象”。
        (二)段落和篇章仿写
        段落仿写是需要在句型仿写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聚焦点需要从词语和句式转移到内容细节上,比如对人物的肖像和形象的描写、人物心理的描写、物品功能的描写、对话方式,等等。另外,段落仿写还需要学生能够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时间和空间顺序,高一些的要求还包括:能够按照先总结后分述和按先分述后总结的方式进行仿写,这对帮助学生形成“段”的概念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篇章仿写是需要在段落仿写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其聚焦点集中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方面。

通过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段落和篇章仿写训练来提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教会他们如何去“举一反三”。当学生能够在通读段落和全文的基础上去抓住内容特点进行品味赏析时,基于仿写的“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便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二、基于补白的“读写结合”策略
        所谓“补白”,就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将与文章内容有关联,但并未明确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基于补白的“读写结合”教学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语感,这对激发他们的写作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在具体实施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进行:
        首先是针对文章情节处进行补白。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文《牛郎织女》中的这句话为例:“牛郎听到这儿,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纱衣,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课文并没有详细说明牛郎是以怎样的一种语气去说的,并且也没有对人物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详细描写,老师可以抓住这点对学生进行补白训练。结合后面织女听牛郎讲述自己故事的情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激发他们的思辨思维:“织女为什么会接受一个素不相识,又轻易夺取自己衣裳的男子呢?她凭什么断定牛郎是好人呢?”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动作空白点、语言空白点、神态空白点来进行补白,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困惑了。
        其次是针对文章省略处进行补白。通常来说,作者留有省略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是他们认为不需要逐一对内容进行列举,读者自然会明白其中含义;二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空白点,以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更深入思考。后者是老师可以加以利用的,如果能充分抓住这一空白点来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文《巨人的花园》中这句话为例:“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guǒ)着毯子,还瑟(sè)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此处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然后结合后面的内容对学生的理解加以点拨。这样,每当学生遇到省略号时,便会不自觉地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及结合下上文去理解省略号的含义。
        结束语:
        基于仿写和补白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是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从整体上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读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基于仿写和补白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进行大面积应用,主要还是看策略本身是否能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延平.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分析[J].知识文库,2020(22):34-35.
[2]郝志刚,周彦霞.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J].江西教育,2020(32):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