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活点滴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   沈颖洁
[导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欲正人,必先正己,己不正,则不予正人。
        沈颖洁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莘塔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213)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欲正人,必先正己,己不正,则不予正人。”人的一生,从好的基础开始。奠定好的基础,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会约束自我,也就是自律。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及当下国学的复兴之路,我们以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了班级工作的重点。
一、巧用当下生活主题教育,促进好习惯养成
        1、生活主题教育意义。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对此,我结合年初疫情停课不停学的情况,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带领孩子进行了线上的班级活动。虽然外面惊涛骇浪,却也拦不住孩子们的奇思妙想。通过这些奇思妙想,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出了“小手”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活动。从心理学上讲,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从生活上讲,它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因此,巧用当下生活主题教育,是可以促进好习惯的养成的。
        2、生活主题教育的构建。我们以幼儿发展为本,结合农村优势,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构建幼儿熟悉的主题。以当下疫情的现象、以及复兴国学、讲求礼仪等为主题脉络建设班本主题:比如“疫情期间我的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茶的妙用”、“红歌颂”等。
        3、生活主题教育的实施。生活主题教育的实施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强调师幼、家园之间的协调配合,强调内容、过程、活动、园内外的配合。实施时准备工作丰富,实践、交流等活动,符合生活常态。同时,实施的过程也是促进师幼共同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二、提供适宜物质刺激,帮助幼儿积累有益经验
        1、生机盎然的自然角。学校的自然角如同一个小小社会,如:螺丝、小金鱼、鸽子、小羊、小兔等,孩子们经常会帮助照顾清理和喂食,对于小动物孩子们总能很快的冠以自己是一个照顾者的身份去对待它们。班级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收集了很多可食用的植物进行种植。开展了“茶的妙用”这个主题。不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茶精深中感受的华夏礼仪的恭敬、谦和等。
        2、开放但符合当下的户外活动。孩子天生喜欢活动,结合今年的疫情,游戏前必做的就是测温、记录、消毒、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每天带孩子到园内大草坪上翻爬滚打,过一下“自由瘾”,一张张笑脸透露出他们的童真外,在每天的安全卫生工作中,孩子们似乎成长的特别快。
        3、富有新意的区域活动。自主性的区域活动,以其丰富的材料、有趣的玩发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其中不乏有他们熟悉的材料。如科学区的树叶分类、自作标本等;生活区有各类豆子、折手帕、过家家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玩耍,自得其乐。?而今年,我们新增了一个项目:医院。也是在这特殊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4、百玩不厌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

如幼儿喜欢玩“老狼老狼”、“炒蚕豆”等,今年我们特别地加入了表演的活动,从孩子们的表演欲出发,我们加入了“汉”元素的服装设计,以围巾、布料等为材料,互相为之打扮、展示,还加入了互相问候、见礼等促进幼儿的好习惯养成
?三、组织特色教育活动,引导孩子获得成长
         1、生活中蕴藏的教育因素。《指南》中指出4到5岁幼儿经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随着生活中碰到的种种而演变出来的各项活动,不仅提高了自我服务能力,也提高了为他人服务的能力。日常中运用到最多的就是小手,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能力。从拖地、扫地、穿衣、脱袜到做蛋糕、做棉花糖、给姐姐梳头发、帮奶奶除草……小手的千变万化,带来了很多的能力。
        2、与良好的环境对话。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宠儿,爷爷奶奶更是深爱有加。但是往往家长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玩玩就是,宝贝你少做一点,我多做一点,这样就像是可以让孩子少受点“苦”。那多做一点,做什么?无疑是你吃饭,我喂饭;你穿衣,我帮你;你刷牙,我动手……久而久之,孩子的动手能力,就非常的弱,更糟糕的是思想禁锢:孩子会认为,这就是你应该帮我做的呀,我不需要自己动手。通过这次的机会,不仅让孩子锻炼到了动手的能力,也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到了溺爱的危害。
        3、巧用游戏为教育服务。陶行知先生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是——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解放了,好投入到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中,那就是“游戏。”孩子的天性是炙热的,坦诚的,美妙的……游戏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应该在游戏中渗透,慢慢潜移默化的练习和内化。
        四、参与基地实践,培养幼儿品质
        1、明确实践的目的。参与实践活动的目的明确,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家务劳动要学习,衣和物放整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体会长辈们日常不容易,引导孩子学习各行各业人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认真做事,坚持到底。
2、了解活动的方法。
(1)怎么和家长做好共育工作?
        首先,人——有老师、孩子和家长。不同于往常,老师和孩子不仅在学校互动,老师也把过程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疫情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增多了,他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不禁感慨,原来放慢脚步带着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活动,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家长们在群里的互动也比以前更加频繁,反而比以往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
        (2)怎么帮助孩子们自己过好每一天?
        利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好本周每日活动计划,同时每日活动有哪些也可以邀请爷爷奶奶参与进来。这个过程,不仅让爸爸妈妈对于家园合作这个教育理念有了很深的了解,也带动了部分的爷爷奶奶。
        3、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如卫生问题、安全问题、实施问题、结论问题等,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发扬助人品质。
        4、材料激发活动的兴趣。生活中的材料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硬纸板、筷子、吸管、布料……很多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取之方便。不仅让家长和孩子很好的参与到活动中,也让家长们了解到“教育即生活”这个理念。

        参考:《微习惯》、《坚持,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3-6岁儿童发展指南》、《纲要》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