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尊重、支持——中班幼儿规则意识及行为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彭钰淋
[导读]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黄金时期,在漫长的幼儿时期,人类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在遵从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良好的社会交往。
        彭钰淋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黄金时期,在漫长的幼儿时期,人类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在遵从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良好的社会交往。幼儿园就是社会的小型缩影,其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为幼儿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班幼儿 规则意识及行为 培养策略
一.开展家园合作,促使幼儿有效遵从规则
        家庭是幼儿园最关键的合作伙伴,也是幼儿生活时间最久的环境氛围,家庭对幼儿具有持久性、先导性等影响,随时都在散发着教育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家长积极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帮助家长重视幼儿规则意识及行为培养的重要性,并且要家园一同合作,制定一致的教育计划,促使幼儿在家长也需要遵从规则。与此同时,家长与幼儿园之间需要积极进行交流,促使家长多陪幼儿开展互动性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只要家园共同合作,具有一致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保证幼儿可以自觉遵从规则,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提高幼儿自控力
        在幼儿园中,很多幼儿其实已经产生了遵从规则的意识,但是由于中班幼儿自身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低且活泼好动,具有爱玩的天性,才会屡屡出现不遵从规则的行为。例如,一部分幼儿在吃饭或者上卫生间时故意不遵从排队的规则,或者在玩耍的时候故意快速滑下去压倒下面的小朋友。这种现象并不是幼儿下意识进行的行为,只是因为其自控力较差,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的自控力,在幼儿日常活动过程中需要开展有针对性提升幼儿自控力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科学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充分压抑自己的天性,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调节,学会遵守规则,从而保证幼儿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之中。
三.利用榜样效应,增强幼儿规则意识
        榜样效应是一种十分关键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之中为幼儿树立优秀榜样,并让幼儿对其进行模仿学习。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利用榜样效应可以明显增强幼儿的技能、学习态度与日常行为,优秀的榜样对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也需要保证自身严格遵从规则行事,且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效应。例如,部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对聆听习惯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为表现较差的幼儿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从而养成良好行为。
四.制定科学规则
        幼儿园是一个社会小集体,只有幼儿严格遵从规则并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以正常开展日常活动。

例如,在幼儿园中喝水、去卫生间、吃饭等活动都需要幼儿进行排队,在课堂之中必须举手才可以发言,在玩耍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严格遵从规则,不准许争抢玩具。与其让幼儿园教师在课堂之中不断的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还不如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掌握并遵从规则,教师可以指引幼儿一同参与到班级规则的制定环节中,此种教学做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规则内涵,还可以在幼儿的心目之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保证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展的第一项活动就是晨间活动,当幼儿在早晨入园之后需要向教师热情地打招呼,到了玩具区域之后,幼儿需要有秩序、不争抢地玩游戏,在做早操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排队。此类日常活动都需要幼儿严格地遵从规则,因此,教师必须开展针对性培训。
        例如,教师需要指引幼儿有秩序的玩游戏,并在玩后有规律地收回玩具,对于可以遵从规则的幼儿而言,教师需要给予其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此种教学策略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早操是幼儿们最不易遵守规则的运动环节,在此时间内,幼儿自身精力极度旺盛,由于其内心过于兴奋,导致幼儿无法牢牢遵从行为规则,常常会因为队伍位置问题而争论。此时,幼儿园教师就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指引幼儿遵从规则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例如,在做早操时,幼儿们往往需要下楼才可以到达做操的固定地点,此时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秩序,教师需要指引幼儿在上下楼梯时应靠右通行,在楼梯间中不可以大吵大闹,更不允许幼儿在走廊之中奔跑、跳跃甚至拉扯,特别是幼儿不可以图一时好玩就从高处的台阶向下蹦,也不可以从楼梯的扶手上滑下去。与此同时,在下楼时,教师可以让队首的儿童唱儿歌,但应注意,排首幼儿需要轮流进行担当,从而养成学生的良好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
结束语:
        在幼儿园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幼儿园教师坚持开展、家长尽力配合、幼儿园鼎力相助,才可以向幼儿源源不断地渗透规则意识,保证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与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将也幼儿的生活与日常活动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保证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对自身行为意识进行有效约束,从而促使幼儿具有优秀的规则意识与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婕.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科技展望,2015,(5):280-280.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5.05.257.
[2]郝香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167. DOI:10.3969/j.issn.1673-9795.2008.24.153.
[3]王璐婷.少小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浅谈一日生活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2):9. DOI:10.12218/j.issn.2095-4743.2020.32.009.
[4]罗灵慧.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探索与实践[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7):160-160,161. DOI:10.3969/j.issn.2095-2597.2014.07.153.
[5]杨嘉蔚.幼儿园学前教育对幼儿规则适应性和独立性的引导探究[J].读与写,2017,14(17):206-214,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