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冬梅
佳木斯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2
刚入园的孩子与老师、幼儿园初次邂逅,对陌生的环境尚处在熟悉适应中,容易出现哭闹、依恋家长、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加之有些幼儿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教育、陪伴、接送的任务就落到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肩上,孩子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到父母一次。因此,幼儿的适应时间会持续几天甚至数月。那么要怎样消除孩子与班级、老师、同伴的陌生感,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呢?
我班“赵警官”从小就长在姥姥家,小时候跟随姥姥姥爷过候鸟般的生活,夏天回佳木斯避暑,冬天去海南过冬。现在上幼儿园了,平时还是在姥姥家,只有周末回一次自己家。每次周一都是妈妈、姥姥一起送他来幼儿园。从进入幼儿园大门就开始哭,进入教学楼全楼都能听到他的哭声,边哭边说:“我想妈妈了,我要回家,我要和妈妈在一起。”虽然哭着,脚步却不停,还往幼儿园教学楼里进。
进入班级等到他心情平复后,他自己会主动说:“老师,我长大了要当警察,就是特警。你看到后边那个院了吗?那就是我长大了上班的地方。”我们几位老师都露出惊奇的表情看着他说:“哦,那你也太厉害了,特警都很勇敢的,他们遇事也不会哭的,你想当特警,就不能哭鼻子呀。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官的。赵警官,你是一名勇敢的警官,明天来幼儿园还哭吗?”听到我们这样和他说,他就开心地笑起来,随后小胸脯一挺,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嘴里还说着:“嗯,我不哭了,明天就看我的表现吧。”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家长不能进入教学楼,本班教师都在楼下接送孩子。第二天我们班老师在操场上就开始和他打招呼:“赵警官”,早上好呀!老师和小朋友都在楼上等着你呢。他会含着眼泪故作坚强果真“不哭”了。我们几位老师都表扬、鼓励他:你太棒啦!真不愧是“赵警官”。
可是“赵警官”下周一来幼儿园还是会哭,因为又是他妈妈送他来的。最初几个周一他都会哭上一会儿,我们老师和他聊天转移他注意力:今天要不要争取当老师的小助手啦?今天还当小班长吗?昨天在家和弟弟一起玩得开心吗?等他心情平复下来,我们就会问他:“赵警官”,今天怎么哭鼻子啦!他自己也感觉不好意思,还给自己加油鼓劲:我明天就不哭啦。我们会问他:真的吗?他会敬着军礼说:嗯,看我表现吧,肯定不哭啦!这回是真的啦!同时我们老师和家长联系,建议父母抽出时间多陪一陪孩子。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赵警官”哭的次数越来越少,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现在真的不哭啦!
班里还有个男孩叫航航,瘦瘦的小小的。刚来到我们班时不爱说话,很少与同伴交流,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班级,总是自己默默地找个角落玩玩具。疫情期间我们只能通过微信和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航航家长表示孩子在家也是这样,和他说话,高兴时可能会回答一句,不开心时就是一声没有,他们常常对此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我建议家长下班回家可以多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儿(玩玩具、做游戏、看绘本等),在学学做做过程中,了解到他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他的兴趣点在哪里。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爱动脑,喜欢在益智区里面选玩具。每次老师演示新玩法时,他都会默默观察,用心记下,然后自己动手反复操作,小眼神很专注。我就邀请他当“小老师”——给其他小朋友示范玩法,这个玩具还可以怎么玩。现在的航航不但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游戏,集体活动时也能参与进来一起活动了,小表情也丰富起来啦。
孩子幼时都会有一段身份确认敏感期,在这段时期中,孩子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通过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目标。教师要肯定幼儿的理想和目标,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己,培养幼儿乐于与他人分享的行为,并积极与家长沟通,站在幼儿的角度推己及人,这样有助于舒缓幼儿对入园的紧张和恐惧。家长与教师的关爱,为幼儿建立了温暖的生活氛围,使其获得安全感并顺利适应入园生活。因此,家庭与幼儿园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帮助幼儿尽快形成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