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曹解
[导读] 在幼儿园教学课程之中,打击乐器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也是幼儿开展自由创造性演奏的关键渠道。
        曹解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课程之中,打击乐器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也是幼儿开展自由创造性演奏的关键渠道。打击乐器操作过程十分方便,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特别适合幼儿学习。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对幼儿肌肉的需求较低,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打击乐器的出现可以促使幼儿深刻体会音乐的魅力,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如今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开展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其中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打击乐 演奏
一.在幼儿园中开展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中,打击乐器是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是幼儿提高音乐素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好动的性格特征与探究乐器的心理,还利于幼儿运用乐器抒发自身情感。打击乐器演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技巧与技能,提高幼儿音乐节奏感,还可以增强幼儿对曲式结构与音色中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责任心、协作意识以及创造精神。但同时,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打击乐器的教学与学习进程,教师必须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对教学内容与手段进行优化改革,保障幼儿全面发展。
二.在幼儿园中开展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出现的问题
1.选择空间狭小
        在传统打击乐演奏活动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往往都是借用演奏活动的幌子对幼儿开展理论知识与音乐技巧上的训练,并强制性要求幼儿遵从正确的姿势使用乐器,像可以指引幼儿用手牢牢握住铃鼓,而并不是将铃鼓松散的托举在水平位置,随后幼儿需要用手指一下一下敲击铃鼓,使其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与此同时,部分幼儿音乐教师为了方便,往往会直接采购常规打击乐器,像三角铁或碰铃等,而对于其他打击乐器则很少提及。此种常规打击乐器虽然声音动听、做工精细,但是却具有十分昂贵的价格,因此,在日常音乐课程中幼儿很少接触。从而在开展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时,幼儿园教师需要最大程度拓展打击乐器的挑选范围,让幼儿自由积极地进行探索,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演奏口令混乱
        “预令”的本质是指在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给予幼儿一个提前提示,促使幼儿可以及时地从一种演奏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上。也就是,幼儿园教师需要提前给幼儿提示,让幼儿具有充足的时间调整接下来打击乐器演奏动作。但是在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常常发现,幼儿打击的节奏往往无法仅仅跟随教师指挥的节奏,当教师下达预令口令时,幼儿无法及时地对乐器进行打击,从而导致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现场较为混乱。


三.幼儿园开展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解决策略
1.拓展打击乐器选择范围
        因为音乐常规打击乐器的局限性,与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推广,促使如今音乐教师有效拓展了乐器的选用范围。通常情况下,幼儿园教师可以将打击乐器分为如下几类,第一为常规乐器,也就是人们常常看见的三角铁、铃鼓等;其二为幼儿身体乐器,身体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打击乐器,例如幼儿可以通过跺脚、拍手等动作发出声音;其三为日常生活乐器,像废旧报纸、废弃杯子以及搓衣板等,此种日常生活打击乐器使用便利且利于学生寻找,还可以完美实现废品再利用。因此,在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再运用一种简单枯燥的打击乐器,而更多的应用日常生活乐器与身体乐器,提高了演奏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可以降低教师教学压力,充分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2.选用肢体与语言开展预令
        依照载体而言,人们往往将预令分为肢体与语言两大部分,通常情况下,语言预令教师应用的最为广泛,可以为幼儿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为后续演奏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当教师举办打击乐器四组轮奏的活动时,当下一个小组即将进行演奏时,教师可以实现喊出下一组准备的口令,并将目光转向即将表演小组的成员身上,保证幼儿具备充足的反应时间。肢体预令是指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向幼儿进行即将进行演奏的暗示,例如,当上一小组演奏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手比2数字,提示下一个小组做好演奏准备。以上两种预令形式都可以给予幼儿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进行反应,保证幼儿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之中保持镇定、从容,保证后续演奏活动的正常开展。与此同时,预令的存在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程度的便利,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面幼儿遇到的困难,并积极进行改善与解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保证打击乐器演奏具有良好的活动效果,提高幼儿的音乐核心素养。
结束语:
        打击乐器是幼儿在众多音乐乐器之中最容易掌握的一种乐器,其主要是通过幼儿的肌肉动作进行演奏,具备极强烈的音色与节奏。在如今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之中仍旧存在不足之处,幼儿园教师需要积极拓展打击乐器教材选用的范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幼儿参加乐器演奏活动的主动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提升幼儿审美水平与音乐核心素养,保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瑛.幼儿园打击乐器配备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1-2,3.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6.03.001.
[2]杨艳.我市幼儿园打击乐器配备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儿童与健康,2020,(2):32-33.
[3]代凌薇.农村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245. DOI:10.3969/j.issn.1673-9795.2010.30.232.
[4]赵娜娜.幼儿园打击乐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60.
[5]杨明仙.探究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南北桥,2017,(2):196.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