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模式应用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  李亚东
[导读]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项目教学模式,必须在课程改革以及教学目标重构中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调整课堂的主配体地位。
        李亚东
        茂名市电白区第一中学  广东茂名  525400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项目教学模式,必须在课程改革以及教学目标重构中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调整课堂的主配体地位。在安排教学进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必须充分展现出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充,彰显形象思维的学科教育理念。在课上坚持“以学为本”原则,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探讨了新高考背景下项目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项目教学模式
        引言
        项目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满足新课标对人才培养的相关规定。长此以往,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多数只传授现成的数学知识与理论,通过“数学文字”与学生展开互动与交流,进而导致过数学的实践意义就此丧失。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生活意义、人文精神严重欠缺,忽视了对于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新知识的建构。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改善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数学能力。
        1项目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教学模式,源自哈佛大学,并在德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很多技术课程的教学。而在此教学模式当中,主要是将传统学科当中的知识内容转变成多个教学项目,并以此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项目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施完整项目的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其目标主要是结合课堂当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旨在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强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3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3.1项目选择和设计需具有科学性、发展性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的项目均来源于教材,主要是因为高中教材的内容以及所涉及到的材料在设计上满足高中教学的标准,使得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的同时,与高中生的正常成长轨道不偏离;同时,新教材的编纂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能力以及相关人格的培养。由于教材内容所具有的科学性以及对学生能力、人格的塑造性,高中数学教材成为了项目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素材来源。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项目的选择并不只限于教材。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路、最大化培养学生的一种或多种素养,教师常常需要进行项目内容的再创造。在对项目内容进行丰富的同时,教师的思路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发散性。然而在发散思路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主体是学生,需以学生的视角设计项目的主题和环节,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不可只重视研究内容的深入度以及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
        3.2把握前置操作
        前置操作,主要是指项目教学模式开始之前,教师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新课标”所确定的教学要求,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进行有目的性的准备。前置操作,重心需要落在以学为基本要素的准备工作中。
        1.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主要指的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可使用的一切显隐性条件,其中主要有硬件与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功能是为学习提供设备资源,而软件资源是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项目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开放性不仅突破了教学内容、空间时间等方面的约束,拉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为学生的项目实施增添了难度。为此,将必要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其在需要时可开展自主学习、分析以及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尤为关键的。例如在校运会的奖杯设计项目当中,可准备圆柱体、圆锥体等模型,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几何画板以及GeoGebra动态数学软件等,提供给学生开展项目时使用。
        2.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高中数学所应用的项目教学模式,因其所具有的系统性、复杂性,使得学生唯有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才可以完成。

为此,在实施项目之前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部的同学之间需要互相合作及配合,研究、分析、合作开展项目任务,互相之间实现思维的激发,直至项目的学习完成。例如在本例的项目教学模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划分,按照情趣意志、知识交往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并进行分组。依据学生个性开展分工工作,每位组员都必须负责对奖杯的检索意见、形状设计、参与旋转体表面积的公式推导以及相应的计算,让小组成员不仅能够分工协作,同时在高阶认知的中引导低阶认知成长,进而实现核心知识的掌握以及素养的提升等目标。
        3.3引导项目实施
        1确立项目任务
        教师可利用驱动性问题对问题情境进行创建,导入项目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项目开展的目的以及意义等,掌握项目教学模式的评价量表以及项目成果的评价指标。例如在本项目教学模式,教师利用校运会奖杯设计这一问题实现了情境的创设,强调奖杯的形状必须是限制表面积的旋转体,实现了项目的顺利导入。而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奖杯设计项目的目的任务,主要是为校运会的奖杯设计提供方案、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以此激发学生在项目教学模式当中的学习热情。
        2制定项目计划
        对于项目所进行的分析工作,仅仅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一个方向或框架。想要保证项目可以实现有效的实施,各小组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当中需要包含学习的目标、项目实施的步骤、分工以及评价指标等,在获得教师审议后便可实施。例如在本次校运会奖杯的设计项目中,实施计划的首要工作就是按照教师所提供的项目评价标准,研究项目教学模式所承载的学习目标与知识,按照于此对项目进行细化分析;其次需对项目实施步骤进行细化,也就是先做啥样的工作后做啥样的工作,具体的理由;再次细化分工,比如哪位同学具体负责奖杯的资讯,哪位同学对圆锥、圆柱、球的表面积公式等进行计算推导;最后对评价方案实行细化,例如评价的时机、评价手段、评价结果等。
        3项目计划实施
        项目计划实施,主要指的是学生团队依据项目计划当中所确定的时间、步骤、分工,按照团队的工作规范开展项目当中的各项工作,检查、考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并依据目标随时进行计划调整,最终实现项目的完成。例如在校运会奖杯的设计项目中,学生从现有奖杯信息、甄别信息、依据小组的理念进行奖杯的形状设计,到旋转体表面积公式计算公式的推导、奖杯表面积的计算,再到奖杯大小形状的不断调整,直至满足驱动性问题的要求。
        4展示交流成果
        成果展示,主要指的是在项目教学模式结束时所得出的作品或报告等。以相同的驱动性问题为中心,各组往往会获得不一样的成果,同时每个成果都包含学生的智慧,为此需对最终的项目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各组代表面向全班进行项目实施过程、所遇问题、解决方案、作品等进行展示,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实现思维的二次碰撞及升华,真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校运会奖杯的设计项目教学模式成果的展示中,可以是设计报告,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是3D打印的实物奖杯。各组在汇报交流时需对奖杯的尺寸、表面积计算推导过程进行展示,同时还需要分享实施项目中所获得的感悟与所遇到的困惑。
        结束语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其内在要求是学以致用,而传统教学模式常常会只关注理论而忽视了应用,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完全脱离。学生在此教学环境下,无法体会数学的用途,对学生的手脚形成了限制,扼杀了数学的学习兴趣。而项目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是以现实当中的问题为主导,主张实际应用及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玉春.项目教学法在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9(03):124-126.
        [2]张玉平,董昌州,杜少静.项目教学法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50-51.
        [3]徐燕.慕课背景下“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6):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