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洁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610200
摘要:
学习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学习思维工具,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放射性思维得到正确引导。“思维导图”,利用中心词、关键词、线段、图案等,将原本复杂抽象的英语词汇知识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和学习兴趣,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词汇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思维导图是用简洁的词语和图形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工具。它根据脑科学理论,充分利用左右脑,借助颜色、图像,协助记忆,进而激发大脑潜能。 《思维导图丛书———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 一书中这样描述:“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是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自然、基本、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色彩,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
1. “思维导图”对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
1.1“思维导图”是对小学中年级教学方式的革新
小学中年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对理念和意图进行表达,并结合数值对事物进行合理命名、具体描述和阐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生需要学习数学有所增加,学习的信息量不断加大,涉及到的知识面也在不断拓宽。这为小学中年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让学生对单词进行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思维导图”以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应运而生,通过探寻词汇间的关系,建立联系关系,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2.2“思维导图”有利于小学中年级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相比较传统的抽象知识的教学,“思维导图”让数学变成了可视化的内容。小学中年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将知识点及其涉猎的知识点利用可视化图表的方式整理、组织和呈现,从而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表面来看像是由许多没有实际意义的数字组合起来的,但实际上只要通过深入挖掘就会发现这些组合数字间都存在着一定相关性。实践证明,有效利用大脑对这些关系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图表的形式进行表达,对小学中年级高效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值公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3.3“思维导图”的新颖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思维导图”比较新颖,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起初陌生的新鲜感,到应用中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更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思维导图,不仅实现了课程信息化技术教学,更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对正确的公式学习的认识。“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维发散,一方面提升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其英语核心素养。
2.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思维导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仅次于新课讲授。学生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不仅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促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围绕数学题目,一味地开展讲解,并未引导学生对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反思等,而是就题论题,使得学生难以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不断提升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围绕数学题目,确定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并以这一知识点作为中心, 对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展开回忆、归纳和分析, 最终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为后续的问题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思维导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仅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思维导图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思维导图开展自主学习。 在学生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途径,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结果,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补充,也可以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行设计思维导图, 最终促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3强化思维导图应用
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教学期间,很多教师在板书应用与知识点总结方面都能够有效展示思维导图教学的有效作用,但是在教学反思或者课堂教学活动期间,就会不同程度上忽视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来说,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小学阶段由于课程教学任务相对比较紧,很多教师会不同程度上忽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应用。强化思维导图教学应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在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立体式思维学习模式。
2.4丰富教学应用手段
优化课堂板书形式思维导图式教学并不是单一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期间可以充分考虑思维导图教学的有效应用场景与方法。传统课程教学期间,板书是教师为学生展示课程知识重点的有效方法,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优化板书设计,能够在不断充实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同时,简化课程知识教学内容。另外,现代化的课程教学手段,也能够不同程度上缓解教师的课程教学压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形成思维导图的基本架构后,要通过审视不断的进行完善和修正。例如,可以通过查漏补缺、在合适位置插入图形、对重点公式进行解释等方式不断完善的数值导图,更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复习。
2.5利用小组合作
总结思维导图数学知识点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要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小组合作是一种比较常用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将学生们分组,然后为他们安排任务,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学习,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就要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最终获得最好的方案或者答案。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就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研究怎样对思维导图进行更好的应用。在别的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剩余的学生要记录其中的关键点,绘制成思维导图,然后再利用思维导图来做出总结,这样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以其极强的优势和特点,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将其应用到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堂听课、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合作学习、解题教学中,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萍.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18(28).
[2]吴敬生.思维导图与学习 [J].教育文化论坛.2012(3).
[3][5][6]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 [J].中国电化教育,2004 (8) .
[4] 蒋娜.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Z5).
[5][美] 格兰特·维金斯, [美] 杰尹·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M].第二版.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