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琴
溧阳市上黄初级中学,江苏 溧阳 213314
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育行业的教学形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以更为生动、有趣且高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关键素养。以下,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学习。
关键词:信息背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培养学生关键素养[1]。但是在现阶段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教学功利性太强,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契合时代的发展以及素质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革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当前的实验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都不高。首先在学校方面,很多初中学校并不会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化学实验室,导致实验器材、药品都相对缺乏,同时实验环境也不甚理想。其次在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因为升学压力而会尽可能的紧凑学生学习时间,认为有些实验会大量浪费学生学习时间而没有必要开展,同时很多实验的开展也都是以教师演示来取代学生自主操作[2]。最后在学生方面,不少初中学生在上实验课时都是抱着玩的心态,并没有仔细的预习过实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不够投入,从而也就导致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二)功利性太强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不是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由此,不少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就带着很强的功利性。首先,教师会通过口头讲解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同时会让学生注意考试重点所在。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常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演示步骤来一步步的进行实验,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空间,学生只是呆板的进行操作步骤照做,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顺利的回答相关问题。最后,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也通常不会让学生进行实验反思,只是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实验中的考试重点。显然这样一种带有功利性的实验教学方式,尽管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考试成绩,但是却抹灭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信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
(一)采用微课创新实验预习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都表现的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如何动手进行操作。出现这样一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在课前对实验进行有效的预习,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预习方式为教材文字理解,预习效果并不理想。众所周知,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只有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学生才可以在熟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且表现的游刃有余。
基于微课的生动性、形象性、重点突出性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可以以微课来创新学生的实验预习方式,从而引导学生高效预习。例如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学生设计制作这样一个预习微课:在微课开头阶段,放置一块滴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的白色点滴板,然后分别在这四种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这个时候这四种溶液将分别变成红色、红色、蓝色和蓝色。通过这样一个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在微课的中间阶段,需要向学生展示并讲解酸、碱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以及酸、碱的中和反应。而在微课的最后阶段,需要通过简单的习题来巩固学生对酸、碱性质的了解和判定。如此,通过对这样一个预习微课的学习,学生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将做到游刃有余,同时更具针对性的听讲以及实验,从而显著提升学习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增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以口头讲解实验原理以及亲自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开展实验课堂。这样一种实验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的同时无法有效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基于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增设趣味实验,从而通过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情境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让学生在实验情境中深化知识理解[3]。例如在《物质燃烧的条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以此来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为什么手绢烧不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并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展示一些燃烧现象图片,如木条的燃烧、铁丝的燃烧以及红磷的燃烧等。而当所有学生都完成讨论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包括棉花、酒精、水、蜡烛、酒精灯、三脚架、坩埚钳等,让学生自主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同时教师需要积极融入学生中间给学生指导。如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增设趣味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依托互联网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第二课堂是主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发展个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开辟第二课堂。以《常见金属的性质》这一实验课堂为例,教师可以在主课堂教学完毕之后,在班级微信群中开辟第二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后将课堂上所涉及的探究实验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自行下载进行巩固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课堂实验进行总结探讨,总结探讨其实验现象、结果、关键点、注意事项等。最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来拓展一些更加简便的探究金属性质的实验,或者是通过网络资料查找来改进、创新课堂实验。在这样一个第二课堂中,学生通过微信群探讨可以有效活跃自身的实验思维,以及巩固自身在课堂上所学实验知识点。同时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可以最大化的拓展自身的实验知识,并显著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如此,教师依托于互联网来开辟第二课堂,能够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的同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加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其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微课创新实验预习,以多媒体增设趣味实验,以互联网开辟第二课堂。如此,在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学生知识理解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凤娇.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20(33):137-138.
[2]杨承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5):171-172.
[3]连莉莉.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神州,2020,15(1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