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娟
重庆市南岸怡丰实验学校 400000
摘要:目前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点”为展开的,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点对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堂难以使学生真正投入进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准确把握,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很难做到体系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评一致就显得至关重要。所谓“教学评一致”,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最终评价需要在同一层面展开,这就需要在展开教学活动室,确定好“教学任务”,之后根据人物安排相对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而模型建构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下,在几何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几何模型。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几何模型
前言:“模型”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解题思路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可以推动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要点,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逻辑思维与想象能力有所欠缺,几何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建模的方式,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结构展开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及小学质量。通过教学目标的既定化,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标注,按照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展开“任务式教学”,可以达到教学评一致性,从而按照既定计划推进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1]。
一、“教学评一致性”内涵
首先,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是目标的制定,只有制定出清晰的教学目标后,才能展开后续的活动。如果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一致性的目标,就很难对“教学评”是否围绕着最终的目标所进行展开衡量。因此,“教学评”也可以称之为“目标、教学、评价”的进阶过程。
其次,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解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授课教师,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需要在具象化的目标下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学习、评价应该围绕同一目标展开。二是命题专家,从命题专家的层面来说,教师的教学需要围绕命题专家的命题展开,教学、学习、命题应该保持一致性。
最后,“教学评一致性”的最终实现,取决于授课教师是否具有高课程素养,能展开有限教学。教师的课程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是否充分的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因素,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出更为合适的素材与方法。
二、小学数学建构几何模型的意义
模型建构是一种教学工具,但是它又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四张的体现,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深度展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尤其是数学这一类基础学科的教学中,更加重视模型思想的培养。对很多教师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模型建构,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基于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安排。比如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际案例的导入,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数学规律进行总结与提升。在小学阶段搭建起较为完善的构建模型体系,对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都是有直接帮助的。
几何构建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内容设置,处于最底层、最基础的部分,虽然所占的课程不多,但是对数学思维培养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奠定好学生几何知识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对几何架构有深度了解,帮助小学生对生活与世界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思维[2]。
换种思考角度来说,用模型建构的教学模式展开几何模型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是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下的。学生对模型思想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展开学习,同时也可以充实几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评一致性下,小学数学几何模型建构的措施
在“教学评一致性”下,构建小学数学几何模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教材内容,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其核心目标一定是围绕着教材内容,而几何模型构建的基础,也是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比如在一些抽象或者易错的问题中,就可以利用书中的插图进行引导教学。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部分中,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概念,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书中的插图进行分析,在脑海中还原所需的图形,之后根据想象,形成自己的数学模型[3]。
其次是情景教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最终将回归生活,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来营造出更为舒适的环境,帮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比如在学习底和高的概念部分,教室就可以通过展示桥洞等日常所见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高的概念。通过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学生通过生活场景还原知识,形成自己的模型。
最后是统计总结,在几何部分的学习中,会学到多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手绘思维导图或者表格,对图形之间的区别进行罗列,学生通过绘制相关图形的过程中,逐渐对图形形成自己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归类的学习方法模型[4]。
教学评一致性导向下的几何模型建立,主要是通过“确定具体目标”的任务型教学,从而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不断对知识进行理解、拆分、掌握、形成自我思维。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模型,从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
总结:任何在学习中构建出的模型,都是帮助学生对过往知识与经验的一种总结。数学的学习是漫长的,也是困难的,搭建模型,是当前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一致下,通过准确的目标制定,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师生之间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了某一目标进行努力,可以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减轻教学任务。通过有效的手段展开构建模型教学活动,对培养更全面的人才有直接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大幅度的进行推广,从而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鲜永太.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认知模型建构——以问题解决为切入口[J]. 数学教学通讯, 2020, 1000(001):65-65.
[2]陈春华.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J]. 新智慧, 2020, 1000(019):99-101.
[3]王艳杰.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建模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45(67):34-35.
[4]张鑫.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J]. 启迪与智慧:中, 2020,12(5):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