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琦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610200
摘要: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对于学生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务必做好小学教育工作,促使学生更好学习。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期间,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结合学生特征开展教学工作,制定完善的对策来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以此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在追求成绩的同时,也应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一个思维能力转换较快的学生,其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和生存会变得更为容易。教师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先进的大环境,让当代的学生在未来不被社会所淘汰。而到底哪种方法对于提高思维能力更有效,还是需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来决定,只有适合学生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数学是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够训练人缜密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养成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增进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持续的内动力具有重要意义[1]。
2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1培养学习兴趣,重视思维训练
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是无可替代的。作为教师,需要在此方面给予重点关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由于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在长期数学学习中的学习热情的减退现象,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勇于尝试自主学习,在多次的学习挑战中对数学学科产生亲切感和一定的依赖感。以兴趣开始的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接触数学学科的本质,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教师要重视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探寻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认知的困惑与解决中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思维体系[2]。
举例来说,教师应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教学内容、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哇,数学原来还可以这样学”,激起学生惊奇感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向,使学生产生学习愉悦感。而自主探究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与疑问的交织中实现深度学习,促使学生在质疑中不断进步,认清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认识到自己在思维模式上的缺漏,从而形成数学思维。
2.2进行启发式教育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学生被动进行学习的现象,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如此一来,无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为了满足教育改革需求,就需要摒弃以往传统模式,重点进行启发式教育,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紧跟教师思路思考各项问题。在启发式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多提问学生,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工作。比如,学习分数运算的过程中,应用各项类比进行教学,转变分数和百分比,以此使学生看到分数以后就可以想到百分数,确保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2.3关注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转化为直观形象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常见的有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类比思想、统计思想等。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转化思想的一种,通过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转化,可以帮助小学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这符合他们的形象化思维特征,更加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并且还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利用小立方体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以及初步感知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接近整百的数是数数的难点,学生无法感受抽象的数数之间满10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将数数的抽象思考方式放大,将思维暴露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小方块的变化,一对一地数数,在数到9变成10时,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10的由来,同时强化十进制关系。通过“形”来感知数的多少,既形象又深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再比如,在数的运算方面,借助“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非常重要,除了我们常用的利用小棒等实物或图形来理解算理外,我们还可以丰富其内容。数形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解决问题,因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应用最为广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思维,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3]。
2.4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愈来愈广泛地运用至学校教学中,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更新了教学模式与方法,使数学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得以展现,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可感。学生通过观看多种形式的分析讲解,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会。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程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可以选择播放微课短视频,让学生观看对数学重难点的详细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引发学生开展自主思考。学生通过观看和思考,会滋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增进数学思维能力[4]。
2.5数学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在数学教师教学期间,需要正确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于日常生活问题解决方面。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以学生自身特征为主,把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和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便包含了计算,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买一支铅笔一元,一支钢笔五元,一共是多少钱,在学生正确回答以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妈妈一共给了你十元,还剩下多少钱,此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在以往教学期间,当数学课程教学重点为公式的时候,教师一般是选择将公式直接告知学生,讲解例题,最后为学生列出一堆练习题进行联系[5]。此种方式虽然可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可是学生思维能力难以有效提升,教师只有对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来源进行清楚的讲解,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加深知识点掌握。除此之外,学生思维性和敏捷性的锻炼也是非常关键的,当学生解答非常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必须转变自身思维,从多方面入手考虑问题,使用最为简便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问题。从中看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教师不可以约束学生的思维理念,积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式解答问题,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6]。
结束语
数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将数学思维充分体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锻炼提高数学思维,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49.
[2]付常新.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农家参谋,2019(16):297.
[3]卢花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63.
[4]马渊.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16):31
[5]郭艳琼.学会反面思考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02):45-47.
[6]吴起英,王占元.在解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0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