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举措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 陆小进
[导读] 创新是推动国家快步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现代人才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陆小进
        安徽省南陵县许镇镇奎湖完全小学  安徽 芜湖 241303
        
        
        摘要:创新是推动国家快步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现代人才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目标,如何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力度,有效唤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课题,以促进数学学科的功效最大化,为小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和谐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根据实践发现,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为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更多实质上的帮助,本文就此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供给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问题;课堂效率
        引言
        新时期下,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教学的重大使命,为此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眼下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在这一任务中需要改进的方面较多,除了授课形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课程内容、课堂结构也过于单一化,难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未体现“教”与“学”的高效互动。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加紧改进措施的落实,使学生从数学课堂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掌握如何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逐渐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小学数学学科价值目标的达成。
一、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通过练习习题或者自学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产生课本知识之外,但与课本知识相联系的思想,在掌握已学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从而探索出全新的知识。创新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准,创新人才将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兴人才,是中国发展的动力,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教育抓起,让创新成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养,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就重视素质创新的培养,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需要加强引导,数学这门学科具有理论性、逻辑性与抽象性,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引导,不断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的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抽象行为的确立。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
        1授课形式单一,课堂氛围不佳
        如今来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未得到彻底的根除,教师无法精准获知学生的学习所需,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比较低沉,积极性严重不足,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学习氛围之中,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进度,更会降低教学效果。
        2思维定式普遍,缺乏深度思考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不成熟,且实践经验不足,这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针对该项问题,很多教师选择采用这种办法应对:当讲解数学题目时,采用一种最简单的解法向学生展开说教。从现实角度来讲,这种方式虽然能时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他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甚至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不具备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


        3从众心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过程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当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部分学生会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目中的答案与这些同学回答的不一样时,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想法产生疑问,不能够在心底坚定自己的想法,最后只能将其改成和别的同学一致的答案。 这种从众的心理都是学生不自信的表现,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极有可能逐渐形成懈怠、厌学的心理特征,最终丧失主动创新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目光,并采用富有新意和有趣的方法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师应改善以往直接切入课程内容的授课模式,给予学生心理上一个短暂的过渡过程,如采用多媒体设备来导入新课,以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数学课程的高效开展打下基础。在此次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充分“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二)巧妙发起提问,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大有裨益。以“量一量、比一比”这堂课为例,可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回想一下,现实生活中我们遇见过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在这一问题的带动之下,学生会借助小组成员的力量来测量身边的物体,并积极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结合现实生活,简化数学知识难度
        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有益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公式等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简化学习难度,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内容时,可带领学生还能走出课堂,共同寻找和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如与学生进入到体院馆内,要求他们收集运动器材的数量、种类、用途等。在此过程中,可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执行任务,使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探究的乐趣,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其终身兴趣的形成及发展。
        结语
        综上所诉,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阻碍学生主动创新的因素,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及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调整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广阔空间,实现对其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晶.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47.
[2]田白白.小学数学课题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7):91-92.
[3]苏喜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7):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