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新世纪学校 广东省茂名市525000
【摘要】摘要:现阶段,实行新课标,对音乐教育教学提出更高、更新标准及要求,不仅是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开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培养道德情操的关键途径。所以,本文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阐述如何将德育渗入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德育;音乐课堂;小学
德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而音乐集中体现了人类情感及价值理念,也是德育渗透传播媒介。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由此可知小学音乐教学对德育渗透具有深远影响。
一、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音乐具有育人作用
音乐作为人心灵最深层的情感表达,也是人审美价值的主要展现。在现代教育中,音乐是美育的主要构成成分,具有情操上的陶冶、德行上的修养、树立正确三观的树立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主要是借助美的教育和影响,以此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心灵的美化的效果,这种育人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是别的课程无法比拟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尽可能用旋律、节奏、歌词、和声等音乐元素,构建音乐教学意境,将学生带入其中,进而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
2.音乐的艺术情感和德育共通
音乐作为艺术化的情感表达课程之一,可真实、鲜明地展示音乐形象与情感印象,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可在人的情感世界体现出,帮助人们在情感体验中产生与艺术的共鸣,获得优良的品德教育之效。现代教育中的德育,主要是通过情理动人、在情理中影响他人,所以德育教育中的情感因素是十分重要的,而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主要体现媒介,足可担负起德育渗透职责。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1.充分挖掘音乐课本的德育知识点
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德育意识,充分研究学生的爱好、个体差异性等,全面掌握课本知识点,做好准备,将音乐课堂当做德育教育渗透的主阵地,多视角深挖音乐课本中的德育知识点,精准把握德育主次,将其实施于音乐教学中,保证每一堂课均有德育渗入。例如,在教学《小乌鸦爱妈妈》时,按曲目内容,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自演绎不同身份,通过实际教学深刻感知妈妈养育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加上学生学唱该曲目时,更好地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妈妈,慢慢学会理解、懂得感恩。又如,在对《小胖胖》进行教学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问一答”形式,建立良好的问题教学场景,极大地将学生积极性调动,主动融入于音乐教学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及内容,慢慢形成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在引导学生学习曲目的基础上,要渗入一种在实际中讲文明、懂礼貌、知错就改的良好习惯,同时懂得尊敬长辈。
2.音乐艺术美结合德育
伴随社会发展加快,社会市场大量需要人才,尤其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对于“德”来讲,主要表现思想道德品质和美育等层面,而美育教育涉及到涉及音乐、美术等学科,音乐中的美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与挖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力及创造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进行美育之中,音乐教育作为主要的途径,将思想教育渗入音乐艺术中,促使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完美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慢慢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等。教师需要掌握全班所有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音乐的拍子、力度及节奏等多要素,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音乐中“ 理解美、 表现美 、 欣赏美”,逐步提升学生各自的道德情操及素养。例如,在教学《国歌》曲目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势,给学生以感官上的感知,对新知识产生直观、形象的了解,更知道国歌编写时代环境及唱好国歌的意义。教师结合小学生原有认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学唱“国歌”,真正领会国歌内涵,懂得应用适合的力度去展现“国歌”雄壮、激昂的情感,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此受到更大激发,从多个视角着手积极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在歌曲演唱实践中更好地诠释曲目,通过声音让学生感知、表现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学会对祖国更热爱。
3.将德育渗透到音乐知识中、教师言传身教中
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时,教师需把德育积极渗入到音乐知识讲解中,就可对学生渗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更多优良品质。在为学生讲解著名音乐家时,教师可根据音乐课本知识点,用故事阐述古今中外音乐家的趣事及作品等,从而开展德育教育,还可将德育教育渗入到音乐体裁等有关知识讲解之中,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印象。例如,在对《卖报歌》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利用音乐家们的生平事迹等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实现一定的德育教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冼星海代表作时,用故事方式为学生阐述洗星海怎样编写该曲目,让学生深深地感知到冼星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乐于助人精神,通过了解《卖报歌》前后,学习冼星海“救国救民”的好品质,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奋力学习。教师一定要把德育深入到教学每一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楷模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并通过自身的语言、行为,深深影响和感染学生,例如,整洁大方的着装、工整的板书,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平日教学之中,教师需注重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创新改进德育教学方式,不断使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促使学生茁壮成长。教师需要知行统一,以身作则、行为好,从而影响学生,有助于学生从小培养更多的优良习惯及道德情操,逐步建立正确的三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两者达到有机结合。教师应坚持学生为学习主体地位,从挖掘课本知识点中的德育、结合艺术美等多方面渗入德育,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外,还可感知音乐美,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鉴赏美、发展美”的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持续认识和提高自我,在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为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同时也提升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国燕.利用教具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68-69.
[2] 范瑛.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0):98.
[3] 李苑.洛克德育思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性运用[J].音乐时空,2015(13):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