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张红红
[导读] 为了适应我国高中课程的新标准并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能力,教育局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必要性。
        张红红
        吕梁市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山西 吕梁 033000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高中课程的新标准并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能力,教育局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必要性。高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而且高中还要面临着高考,可以说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所以高中的教学质量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现如今小组合作教学已经在各高中学校普遍施展开来,但是受到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很多地方还是需要一定的优化和改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结合教学需求营造生动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究,积累合作学习经验,以便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的改善。
1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教学指的是将学生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一个教学模式,但是在此其中教师并不是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合作学习的中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个自主思考、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当中,从而产生一种思想上的交流,能够最大化的解决许多学习上的问题。
        1.1改变教学主体,实现自主学习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教材安排任务,在小组当中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再依靠教师,而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然后遇到一些困难可以与其他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样能够极大地带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1.2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互助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对于传统教育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独裁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表现空间,每一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独立的进行思考。这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的是传统教育模式需要教师的时刻引导,而且受到教师的约束,学生有任何的想法都没有机会表达,教师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得照做,没有任何平等性可言。但是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能够看出来,它属于一种互助式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同时,其他的学生也能进行补充和提问,然后共同将这些问题解决,能够达到查缺补漏和取长补短的效果。
2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2.1创设问题情景,构建学生主体课堂
        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与个体兴趣和好奇心都存在一定关联,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基于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构建学生主体课堂,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经验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这就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也具备了顺利开展的条件。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应当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生活中的元素为入手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已有数学知识的巩固,为新知识学习提供支撑,在认知冲突中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助于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需从数学教材知识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自行查找案例,主动表达自我观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与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开展密切交流,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结果后,分别展示结果,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促进数学课堂自主构建,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自信心也逐步增强。


        2.2精心筛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尝试学习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目标就学习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对学生加以引导,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强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所选择的问题应当具有探究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透过问题去研究本质,并发挥自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出新的问题,小组之间及组内成员之间互动交流,这就有助于顺利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学习难度得以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得以充分凸显。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理想效果,教师需就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讨论。就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情况下学生难以融入到合作环节中,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并未真正深入思考并表达自我见解,仅仅是对他人观点进行附和,这与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思考不深入、认知不足等都存在一定关系,势必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就合作学习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课前预习,基于教师所布置的自学任务出发,找准预习的重点,把握学习方向,为小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把控好课堂教学节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学生的表现及时优化教学方案,记录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促进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也得以顺利构建。
        2.3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然后有表现的机会,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对小组学习的过程有效设定。例如:在学习“抛物线”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问题按照小组成员设定,每个小组的成员人数有6个,那么教师就设定6个问题,然后写在黑板上,让各小组之间自行分配任务,这样的话就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而且每个学生一个问题,可以实现教学的人性化。
        2.4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合作学习模式也不例外。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不能离开科学的评价,在科学评价过程中,师生能够共同回顾合作学习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改进。科学的评价应当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入手,实施多样化评价。要坚持积极向上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与效果;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每位成员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增强每位成员的融入感、参与感;在评价合作学习小组成绩的同时,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评价,还可以开展组与组之间的评价,从不同视角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束语
        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及技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合作学习作为高中数学教学可行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是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并不代表合作学习是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方式,将之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之中,必须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与帮助下,让学生真正从合作学习中获益,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乔泽轩,刘岗.高中数学习题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导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08):40-44.
[2]汪永毅.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22):59+61.
[3]杨浩.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68):91-92.
[4]陈燕宇.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000(001):126.
[5]杨帆.探讨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000(014):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