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开展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 杨瑒1 余孝忠2 莫均 3
[导读] 本通过解读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人与人之间确实“天赋不同”。
         杨瑒1   余孝忠2   莫均 3
        1 2潼南区梓潼初级中学校 3潼南区大佛初级中学校

        摘要:本通过解读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人与人之间确实“天赋不同”。在面对这些生而不同的孩子开展学校教育活动时,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再加上外在生活环境的差异,更是加重了学生之间的不同。因此“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产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直接。作为初中数学教育者,笔者建议,我们在开展教学实践时要注意积极地应用分层教学法,让这些“生而不同”的初中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引领,让这些孩子既能够学好数学,还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恢复学习的自信心,生成群体合作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优生”与“学困生”问题,更多的是为了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让我们的学校教育活动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 数学课堂 分层教学 开展
        
        在落实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学生的现实问题往往都存在一定的“个性”,毕竟每一个学生都“生而不同”。在人们看来,“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划分就在于学习态度前者优于后者,学习成绩前者优于后者。但事实上,作为初中数学教育者,我们对此的评估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根据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来说,学生之间确实是“天赋不同”。再有,学生的成长空间不同,这就再一次加大了学生之间的不同。基于此,要想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我们就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不同,应用分层教学法,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成可持续发展能力,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改变传统的“习题”训练模式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空间中,让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中完成不同的习题训练活动并不容易。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空间中,我们拥有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做支持,课堂教学时间可以重新分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也已经变得多元化,所以,教师既可以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可以对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工作,还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当然,除了在课堂习题训练活动中我们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在作业设计方面、单元测试方面,我们都可以落实分层教学目标。如每天的作业应该采用优化弹性的作业设计,可以分为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提高性作业允许差生不做,探索性作业可以只供优生选择,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现自己的能力,尝到学习的喜悦。如在测试方面,可以把握试卷的密度和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为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学生自己选择。在笔者看来,布置相同的作业,设计相同的测试题,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不公平。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习题训练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想落实分层教学目标,就需要在这一方面多下下功夫,让初中学生减小学习的压力,让初中学生生成学习的自信心,他们才能认真与我们对话,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让学生个体得到“群体”的支持
        其实,初中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孤寂感”,他们总是觉得家长、教师、同学与自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没有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这种“孤寂感”其实更强,所以他们会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不断地表现自己。在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法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融入“群体”,让学生放下心结畅所欲言。在笔者看来,这种带有心理引导性质的教育活动,必然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的质变。如“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将实物三角形拿出进行一起讨论和分析,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相对来说就轻松了很多。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给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了一番乐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在这样的教学空间中,学习氛围非常轻松,学生可以“说错”,学生可以“辩论”,当然学生也可以不断地“质疑”。教师可以在学生生成学习成果之后,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学生都会对于自己生成自信心。他们知道自己的答案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认同,即使自己就是那样不一样的音符,也可以得到同学、老师的尊重与肯定。
        三、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学生既然已经分层,那么,他们就已经出现了个性化的问题,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育者,我们要注意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指导。还是以习题训练为例,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是特别困难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布置练习。对成绩差的学生而言,练习应该保证他们能够充分消化课堂知识,能够学以致用;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的练习后,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学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建议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资源搜集方面的开放化的、自主化的预习活动。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圆》一课时,可以让初中生结合自己的课前准备来讲解圆周率的由来。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运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刘徽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渐分割一直计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以此给出结论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024。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又进一步的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喜欢人文气息浓郁的学习氛围,他们喜欢网络空间,当然,他们也喜欢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有所得的那种成功感。我们在设计学案时, 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梯度设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在落实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时,学生存在“层次”这一问题是一种客观现实。其实,学生生而不同。基于此,在小小的课堂中,在我们面对每一个学生时,要注意积极地应用分层教学法,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最优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 陈金堆.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2).
[2]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王文勇.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7)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实践研究》(批准号2020-2--573)和《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 提升农村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20-2--574)课题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