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杨晓龙 舒磊
[导读] 数学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都能在生活中得以体现和应用。
        杨晓龙  舒磊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刘集中心小学  441509
        摘要:数学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都能在生活中得以体现和应用。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合理挖掘教材,发现学生逻辑认知的起点,结合学生年龄段和生活实际,在情境中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同时发挥生活化教学与情境化教学作用的新式教学手段,教师能够通过生活化虚拟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在更加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有效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更加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更加多样化的数学学习体验。生活情境能够将直白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生动,从而给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这不仅可以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思路,同时也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
一、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作用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极大的作用。首先,该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小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他们刚刚接触这类知识,大量的数学公式使得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脱节,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们在进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慢慢地产生了退缩和畏惧心理,教师通过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来制造生活中的情景并渗透出数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让他们明白数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次,使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使用课本,那么学生将会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教师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很快的投入到学习气氛中。生活情境教学更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学生在教师所构建的情境中能够反复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就有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最后,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由于应试考试的压力,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较为机械,单纯通过做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这种形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会逐渐使学生养成懒惰的心理,使他们不愿再思考,只愿用固定的模式套相应的题型,因此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内容。
二、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效情境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学习阵地就是课堂。在课堂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和学生们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教学效率。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深入某个生活情境之中去,高效地理解数学教师所要传达的内容,从而快速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比如说,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学生们已经在上一节课知道了什么是角,教师就可以在开课前提问:“同学们,有谁能够给老师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角呢?”学生们此时就会积极回答,黑板的四个角、电脑屏幕全部打开时所形成的角、手机支架的角、墙壁和地板之间的角、学校陡坡、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时钟的指针所形成的角等。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可见已经熟练掌握角的定义。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带着量角器,去测量黑板上的角以及教师准备的手机支架的角。学生们在测量的过程之中发现,有的角非常容易测量,但是有的角,却不能够及时测量出来。

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里,有许许多多角的身影,数学就遍布在我们的周围。他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在实践之中,自身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大脑高速运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收教师的灌溉式理论。
        (二)教师要正确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强调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结合学生的时代背景、实际生活积累生活化素材,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打造自然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与充满情感的课堂。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情境:学校要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铺设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为0.5平方米,那么需要多少块草坪呢?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寻找教材中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数学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同时有效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三)引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迅速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但在私下里却无法独立完成对数学概念的分析或对数学问题的解答。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因为小学数学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对较低。教师要结合生活情境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常识,为学生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质的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与思考,逐渐养成更加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提问:“老师想要去手机营业厅办理一张新的上网卡,现在已经知道有两种上网套餐,第一种是无论上网时间多久,每月收费90元。第二种是按时收费,每小时收1.5元”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计算的方式,探究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最终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当上网时间大于60小时时应该选择第一种,当上网时间小于60小时时应该选择第二种。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还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的融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从而通过对生活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为小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点,同时,使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稳定的提升。教师也能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同时,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许丽红.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分析[J].考试与评价,2020(05):47.
[2]田映忠.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81):100+102.
[3]王冬梅.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A].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3.
[4]于文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60.
[5]李淑萍.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