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杨丽徽
[导读]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数学知识点都来自日常生活且应用普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随处接触到数学课堂所学的内容。
        杨丽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43团小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数学知识点都来自日常生活且应用普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随处接触到数学课堂所学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希望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更高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
        1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数学这一个科目最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并且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有关部门在做着不同程度的努力。从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体现上看,课本内容也在朝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个方面努力发展。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日常的买卖交易计算、简单的加减计算、数数游戏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于数学的抵触心理。普遍来说,女生的数学成绩往往比男生的数学成绩要稍落后一些。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增加女生训练的频率,给予更多的鼓励,为将来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内容打好基础。
        1.2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堂与过去枯燥的数学教学相比具备了更丰富,更多层次的课堂互动活动。过去的数学教学模式受限制于科技水平和传统教育的要求,不能够很好地达到灵活开放的教学目的,往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很多,然而收到的效果却不显著。因此,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之后,通过授课教师的语言描述和身体行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生活从来都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展现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能够让课堂时刻保持新鲜感,将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数学知识的熏陶。听课的学生只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够将知识完全地吸收,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压力,而且能够真正学到东西,更好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的方法
        2.1 生活问题引发学习热情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例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来源,还能够极大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有太多他们还不理解但是可以从数学角度来加以认识的事情。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开一个好头,也有利于教师深刻理解生活化教学的优势,鼓起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信心。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情境,积极寻找这些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结合点,然后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地改造,从而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建立起新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绘制方法。

然后向学生提问,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可以转化为折线统计图的问题。这时有学生提出家中每月的用电量是不一样的,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给出一些虚拟的数值,让学生完成家庭月用电量的折线统计图。最后留下作业,回去后根据近一年家庭的实际用电量来绘制折线统计图,然后试着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对于这种能够提升生活理解的问题,学生能够涌现出强烈的学习和实践热情。
        2.2 生活情境导入知识内涵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即使是在小学阶段也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背后的内涵,让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本身就来自于人们在生活中的发现,最后也要应用到生活中去。这对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长期保持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欲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达成这种效果,教师应认真备课,将课本的内容与生活的现实联系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索,自行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有关圆形的知识时,学生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会有半径和直径等概念?为什么要发明圆的周长和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有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点,这些困惑就难以打消,成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学生很难主动运用相关知识去进行生活探索。此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冬天的时候打雪仗,雪球落地后会散开,形成一个圆形,在这个圆形范围内的同学身上都会被溅到。怎样判断这种情况下雪球的“打击范围”呢?这其实就能转化为一个圆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原来了解了圆形的知识对自己平时游戏玩耍也是有帮助的,数学知识处处体现着生活的智慧。这就是数学知识的内涵,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而服务。
        2.3 在小组合作中融入生活元素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即便都在教师统一的引导和讲解下学习和运用知识,不过学生的成效仍然会天差地别。所以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即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互动、实践或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写作能力、生活感知能力等。例如,在教授《折线》这一课时,教师提前制作课件来展示当月气温的变化情况,然后带领学生统计相关数据并制作条形统计图,再提出:“折线统计由哪些要素构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等问题,鼓励学生踊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为学生讲解和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而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以本月降雨量、上学期考试成绩等数据来绘制折线统计图来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提升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快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欧阳红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02):89-90.
        [2]沈健.生活化教学,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精彩[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