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
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摘 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开展得可谓是如火如荼,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问题导学教学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彻底实现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的高效教学。本文结合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虽然经常反复强调,但是出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压力和学习压力较大,导致收效不了良好的课堂成效,课后巩固和复习的时间又比较有限,所以教师更要注重课堂中的教学成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种比较人性化的科学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当前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兴趣淡薄。所谓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以说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最关键要素,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基本上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将教材从头讲到尾,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 二是课堂模式单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构建的课堂模式较为单一,导致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讲甚至昏昏欲睡。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成效较不理想。
三是创新引导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也是教育的希望。结合近年来每年中高考数学试卷来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点越来越多,这也说明学生要学活知识点,并且能够将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而目前的教学来说,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导致创新能力普遍偏低。
四是缺乏师生互动。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由于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一直以来都比较少。而教师作为教学双边关系的引导者,学生作为教学双边关系中的主体,教与学之间应该是同一、互补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学双边关系得以有序开展。
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笔者以新课标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引,进行深入解读。认为有效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开展实施:
(一)导学案注重情境提问导入,数学课堂活色生香
情境导入的模式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多数学生在日复一日超负荷的学习任务中甚至累得筋疲力尽,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承担着怎样的角色?是严格要求学生课堂认真听讲吗?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显然不符合教育科学性的发展。建构主义下,教师作为教学双边关系的引导者,完全可以通过情境导入的模式,让数学课堂活色生香。
(二)导学案实施生活实际导入,数学课堂趣味生成
故事导入法是学生普遍比较容易的接受的一种导入方式,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趣味是转数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动力要素,在教学中,故事导入的方式为普遍的学生所接受和认可。趣味性的融入让高中数学课堂趣味生成,有助于为数学课堂营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导学案渗透信息技术导入,数学课堂具体有效
技术导入的模式是近年来运用教学的有效课堂模式。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等为主流的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针对高中数学这一门学科,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将数学知识中的图片、视频等融入到课堂中来,力促知识点的具体、精彩呈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复习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实验教学为例,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教师一人拿着实验器材在讲台上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一个人很难兼顾到全体的学生,所以在传统的课堂中,一般实验课堂一节课下来,差不多一半的学生对此一知半解。而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之下,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更生动、更具体的体现。
(四)导学案设计分层次,关注到每位学生
新教学理念提倡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节课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也算不上是高效的。高效课堂的建立要关注全体学生。但是,学生之间的认知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导学案设计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是导学案设计时最大的难题之一。教师要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对他们多一些谅解和宽容,多一些偏爱和帮助,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收获信心,激起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吃多饱吃多饱”,在设计导学案中要巧用开放性的习题,实行弹性作业,提高练习的层次性。还要结合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学生的认知情况,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坡度,也要有一定的跨度,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后进生都能吃得消”,使学习好的学生都能“吃得饱”。使全体学生都能够通过做导学案收获更多。
(五)掌握时机进行点拨,抓住要点精讲例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导学案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在一起。依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他们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总结出想要的结果。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问题的形式和特点,将相关的数学方法渗透其中,再详细讲解经典例题。通过对经典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和理解。而且通过对经典例题的讲解环节还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步步都有根据,任何数学公式都要能经得起推理论证。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其重点和疑点确定讲解的内容,抓住前后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聯系,构建知识网络,为达到补充完善、整合提升之效果做好准备。
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有效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必要因素。与此同时,笔者更是深深感觉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融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认识,才能为课堂的有效拓展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刘国柱,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有效课堂的重建策略,[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