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形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 魏露
[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用数形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魏露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610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环节中,教师们结合平面图形展开数学概念的讲解,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引导学生们从数字向图形方向展开思考,逐步实现数形之间的联系,以及以经典数学习题为例,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数形结合理念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人才,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用数形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将其应用于数学概念教学、算理教学、教学情境中,并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体验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能在体会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体现
        1.1复杂问题简单化
        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还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单一的数学问题还是几何问题,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都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直观性的图形或图片进行表达,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解决困扰自己的数学问题,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能有效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且“数”与“形”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具有直观易懂、表现力强的特点,这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相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并在体验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1]。
        1.3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发生了转变,从知识的教授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数形结合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解题能力是学生要掌握的学习能力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而言,数形结合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形结合要求学生要打破常规思维,进行创造性转化,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进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2]。
2数形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路径
        2.1数形互融,提升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定义、定理等,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具体的图形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常常会提出有关长方形面积的问题。如“计算两个同高不同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这一题,学生思考后会出现以下两种解题方法,即S=ab+ac、S=a(b+c),而这正好是乘法分配律的等式。这样教学,使学生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自行推导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记忆。又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通过直观的图形来引导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深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2.2借助数形结合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课堂学习新知识时,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也存在听教师讲解后仍然不明白的情况,教师就需要进行重复讲解,这样的方式不仅消耗时间,更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及时更新,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进行解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小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带上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的长方体类型的盒子,在盒子上标注出长、宽,再给学生讲解如何求其面积,通过实例化的教学,学生更容易将知识与其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提升,学生也能更快解决生活中的面积问题[4]。
        2.3数形结合,强化课堂训练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两者之间通过“数”与“形”的结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此外,数形结合思想并不仅被运用于小学数学学习中,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学习也离不开数形结合思想,而且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如设计礼盒包装问题“礼盒如何包装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彩纸”,这其中便涉及长方体重叠面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和灵活的空间思维便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整个数学学习都离不开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教师可通过各种问题,不断强化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2.4通过数形转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数形结合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数量间联系,帮助学生找到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具体分析问题时,教师要将数与形结合全面探究,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将数量关系转变为图形,或者将图形转变为数量关系,这样经过处理后,复杂的数学问题会简单化,抽象的问题也变得直观化。例如下面这道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习题,学校中有100人参加了网球兴趣组,其中男生占百分之四十,后又增加一批男生,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问后增加男生数量?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方式,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解决问题。如将100人分为十份,男生占四份,女生占六份,目前总人数为十一份,增加男生为1份,得出增加男生的算式为100÷10=10。通过数形转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5]。
        2.5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数形结合概念
        数学教学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领域相结合使其获得更好发展。教育更是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善于使用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清晰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点,更好地在头脑中形成数形结合的概念。例如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重量的水果在秤上的偏向就能比较水果重量的大小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新课程的导入,通过这样直观化的比较,学生也更能清楚数的大小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教学的课堂效果[6]。
结束语
        针对数学这门需要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方法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要注意其学习能力的提升,让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
参考文献:
[1]陈太琼.寓数于形以形解数——谈小学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9(31):66-67.
[2]崔为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30.
[3]王士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黑龙江科
学,2019,10(23):116-117.
[4]林丽华.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
究,2019(48):33.
[5]李少萍.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学周刊,2019(10).
[6]卢敏.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