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娟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731
摘要:高校教务管理作为教育信息汇集和处理的枢纽,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现阶段高校教育规模、教育模式与教育要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教务管理方式、要求及任务也随之改变,这便要求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思路,丰富教务管理手段。基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与特征,相关部门应创建教务协同管理机制,同时明确高校教务管理职责、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准。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创新
教务管理涉及学校教务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管理过程和管理内容,是高校教育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稳步发展的基石之一。有效的教务管理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务管理机制落后
尽管教育目标与教育方针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持续进行创新升级,但是与其配套执行的教务管理机制却始终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提升高校内部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的重点在于拟定可行、合理与规范的教务管理机制。受以往固有教育观念的束缚,高校部分教育工作者将教师工作视作铁饭碗,在具体工作过程当中,部分教师表现出松懈的工作态度,运用同质化教育手段为学生讲述专业知识,此现象给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管理人员素养偏低
高校内部教务管理有效性、实效性高低和教育管理团队综合素养成正相关,在近些年的教育体系发展变革过程中,国内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始终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既具有教育学背景又具有管理学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十分短缺,同时学校提供的知识应用实践机会相对偏少,缺乏合理、科学的教务管理工作定位。另一方面,高校教务管理高层人士职称与学历普遍较高,亦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然而教务管理基层人士教育经验欠缺,学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致使高校内部教务管理团队综合素养体现出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除此之外,高校内部教务管理工作停滞在单一的经验管理层面,欠缺和时代发展对接的教务管理模式。由此可见,教务管理工作者综合素养偏低,专业化管理团队建设力度不足是影响我国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提高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3.岗位职责相对模糊
现如今,高校内部教务管理工作尚未落实明确分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岗位职责相对模糊,校内资源分配不科学。多数高校的相应管理机构并未按照具体状况设定,相应管理工作者亦未能根据岗位标准与职责按质按量完成自身业务工作,此现象常导致校内部分岗位工作量与任务过多,管理人员压力和负担较大,进而使工作人员对工作产生敷衍的态度。其次,教务管理协助性薄弱、各部门间联系较为松散。高校内部教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具有较强合作性的工作内容,不仅需要与本部门所有师生展开深入互动交流,而且还应协调校内各个部门间存在的教育关系,在必要时应和外部展开协同合作。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对于教务协同管理缺乏重视,管理理念仍停滞在充分完成个体本职工作层面,对于教务管理具体岗位职责相对模糊,各个岗位之间和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导致高校教务管理无法有序进行。
二、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1.创新教务管理机制
在线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的制度配套建设。制度配套建设不仅涉及学校在突发事件中的管理方法和应急预案、具体的工作流程,还应涉及教务管理弹性制度的开展,明确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构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考评制度,加强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2.提升管理人员素养
(1)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在线教学的广泛开展使得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教师执掌教学活动的模式,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友好。在线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程度从封闭转向开放,互动内容也在不断深化,互动内容不仅仅局限学生与学生行为的交互、也包括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学习环境与个体的交互。学校和教师应在依托教学资源的同时,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线下导学、线上自学、直播促学、全程评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全方位建立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监督机制。
(2)培养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素养
要注重培养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素养,更新教务管理人员的传统管理观念。教务管理人员是教师对教务平台维度使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学生教务问题反馈和处理的诉求者与执行者。因此提高教务管理人员主动性,着眼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鼓励在日常的工作中开展信息化手段来进行教务管理,运用大数据调研、模拟、预测高校教育专业调整的增长点、需求点,以此加快基本信息传递速度,降低信息输出与输入失误,提高教务运行过程中信息分析与处理方式,探索新型教务管理模式。
3.明确岗位职责
针对在线教学课程多且难以监管的情况,明确教师的职责,加强课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监管机制、规范机制和协同共享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在线教学平台监管,对课程资源进行遴选和审核;学校要完善对在线教学的开展方向指导与目标规划;二级学院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建电子教学日志“零汇报”制度,以此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新形势下,来自不同层面的压力对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产生了冲击,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背景下,现有教学管理系统需要进行优化创新。此外,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与改革,强化了过程管理的重要性,也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发展形势下,需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博珩.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探析[J].山西青年,2021(02):104-105.
[2]高鸿.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2):100-101.
[3]张佳.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分析[J].长江丛刊,2018(25):192-193.
[4]裴晓霞.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商业故事,2018(04):183.
[5]郑学梅.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