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   吴淞
[导读] 历史材料分析题是一种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题型。
        吴淞
        四川省蓬溪县任隆中学      629128
        
        摘要:历史材料分析题是一种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题型。在考试时,一些学生在看到历史材料分析题后感到恐慌,以致答题时无法形成清晰有效的思路,选错答题的方法和侧重点,进而导致失分。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练习,克服畏难情绪,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并总结这类问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掌握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效率,提升学科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师;初中生;材料分析题;解题方式;逻辑思维
        一、对组合式材料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组合式材料题型通常是由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材料组合而成,这些材料内容有着联系啊。分析题的问题可以是针对其中一则材料而提出,也可以是针对多则材料内容而提出的,是中考最为常见的考试题型。它能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进行全面性的考查,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也会考查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以及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具体概括总结以及辩证思考等能力,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初中生回答该题型问题时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需要对多种材料内容进行比较或者是综合分析,通过对材料内容实施充分的理解和观点提炼,学生才可以得出具体的结论。所以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以及概括总结能力,根据材料内容联系所学的课程知识,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解答。
        二、掌握合适的材料阅读方法
        解答材料分析题首先需要有效读题,这是解题的依据,也是解题过程能够准确有效展开的基础。我们在读题时要掌握方法和侧重点,保障读题的高效性和准确度。通常情况下,面对不同的材料采取的读题模式可以有所差异。如果是内容相对翔实,且涉及多个历史事件的叠加材料,要注意分析材料间的关联之处和共同之处,然后结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如果是单一材料,且材料内容相对简单,就要充分读懂材料的内涵,了解材料讲述的内容,找出解答问题的依据。结合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差别化的读题模式,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明确问题考查的重点。关键信息和考查重点都是解题的重要依据。
        在具体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可采取一些其他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可以先阅读材料分析题的设问,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众所周知,阅读试题材料是为了更好地解答根据材料所设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在阅读材料前了解试题设问,阅读材料时就难免盲目,读完材料后就会感觉“读了材料仅仅是读了材料,此外一无所获”。而这种材料阅读的方法,使得我们在阅读材料时具备了目的性。这不仅能够节省答题时间,还能够让我们在读题和进行题意分析时针对性更强,答题方向更加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整理答题思路就会相对简单,而且还能提高答题的效率。
        三、注释式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分析
        中考试题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需要通过比较分析或者是阐述说明等方式处理材料知识,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材料问题。注释式为一项材料分析题,主要是考查对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内容和教材知识有着直接关联。学生不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度的分析,只需要抓住重点词汇或者是语句,这样就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因为初中生不具备较高的思维逻辑能力,考虑他们的能力水平,该种题型所占据的比重比较大,不单单是进行简单的注释,同时也出现在其他材料题型中。虽然这种题型不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但是教师也需要让班级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性的运用,可以对材料内容进行准确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回答:这一民谣反映的是哪一次农民起义?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
        在这则材料中学生需要抓住“闯王”“不纳粮”的重点词汇,分析为什么可以不纳粮?这样可以掌握到材料的时间是明朝末期,闯王起义所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针对这样的材料内容,历史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能掌握一些重点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关联,强化学生对重点语句实施思考和应用分析的能力。
        四、提炼信息式材料题
        该题型需要学生对材料内容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很多问题答案是隐藏在材料中,或者是通过对材料内容进行挖掘就可以得到的。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进行问题提炼时所获得的观点或者是意义和材料之间的关联不大,是考查学生对问题信息进行筛选以及观点鉴别的能力。
        历史教师需要指导班级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答题原则:一是进行仔细阅读,对材料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二是对材料内容以及信息进行概括,重点分析材料中所隐藏的信息内容,通过高度概括的方式回答问题。三是根据题目要求去保留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类似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列出相关的内容。四是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回答。历史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问题回答,关注答案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以下则材料为例,学生只需要对材料内容进行阅读分析,可以根据问题回到准确的答案,结合所学的课程知识写下“扩大内需,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积极改善民生”等答案。
        材料一: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透过“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深化改革”和“促民生”等五大关键词,人们可以清晰地理出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取向。
        请回答:在面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的情况下,结合材料说明中国政府的应对方法。
        五、结束语
        针对目前中考历史体现出的命题趋势,历史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可以对考查内容进行明确的理解,可以在题目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以实现问题的准确解答。
        参考文献:
        [1]舒元强.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之我解[J].现代交际,2012(10):153.
        [2]惠静.浅谈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做题技能与方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2):132+164.
        [3]陈海金.初中历史分析材料题解题方法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4):109-110.
        [4]赖家财.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四要四忌”[C].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7:875-8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