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下区域地理教学典型案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李英和 2.李莹 3.谷云静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高考改革不断推进。在新高考制度的背景下,地理学科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催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方式。
        李英和 2.李莹 3.谷云静
        佳木斯市第二中学 黑龙江省 佳木斯市 154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发展,高考改革不断推进。在新高考制度的背景下,地理学科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催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题型不再受教材内容约束,考查学生课外积累、拓展能力以及用地理学科中的典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研究地理教学典型案例,依据典型案例展开教学,将重难点知识以更全面、更具事件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本文主要围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对区域地理教学典型案例的特点和案例的分析和把握,以及对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的优化建议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学生 区域地理 典型案例教学
        引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师更加重视应用典型案例的教学方法。高考地理题目综合性强,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够准确回扣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要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命题思路和命题规律,吸取有益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重点讲解地理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理解,拓宽思维。在课堂中详细、全面的讲解地理典型案例,教师要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内容,教授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增强地理课程的实践性。此外,学生要想取得优秀的地理成绩,就要充分掌握典型案例研究方法的过程,分析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一、区域地理教学典型案例的特点
        1.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建立完备的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地理素养。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关注地理教材中提及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促进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新课程标准贯穿地理教学典型案例的探究和分析的全过程,且对区域地理教学提出重点关注的要求,例如在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目录中,有关“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以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等内容都是具有区域性特点,要放在区域地理教学典型案例中作为重点展开讲解。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典型案例教学目标更加重视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地理专业能力,通过经典案例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促使学生对案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区域地理体现了一定区域内独特的地理特征。在这些案例中,无一不体现着与地理学科紧密联系的现实生活和现实环境,彰显地理学科的魅力。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能够把具有特色的地理环境抽离出来供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学习和探讨。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再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来源于现实,又回归于现实,使得教学内容富有实践性。
        二、区域地理教学典型案例的作用
        1.有助于能力培养
    培养能力是区域地理教学典型案例的作用之一。通过学习案例,学生能够用典例分析法解决现实中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课程重点围绕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交流展开。由于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面临问题的总结,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剖析,能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增强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2.有助于知识理解
    理解知识是区域地理教学典型案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还原某一区域中的案例,通过更相关的材料和背景知识进行串联,学生在详实材料的支持下,对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就如同建立地理模型,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分析,达到把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的效果。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下区域地理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1.课前准备
        在进行典型案例讲解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备课,完善课堂环节,突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节中,本章节要学习聚落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地形对聚落分布和分布特点的影响。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课程要求,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应当按照老师所给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预习,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认识。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学生能够对聚落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到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像北方多平原,平原地区比较适合人居住,因此群居规模大,人口比较多。
        2.课堂实施
        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节为例,学生通过预习对基本的知识有了解后,对课堂上教师呈现的案例更加熟悉,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课堂感受。此外,教师可以提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有哪些影响”等问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地形因素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的影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师还应增加拓展深化这一课堂环节,通过例题,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
        四、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的优化建议
1.选择经典案例
    为了优化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选用比较经典案例进行分析。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湘教版教材内的经典案例,将基础的地理知识讲解透彻。其次,要灵活的使用典型案例,在提出案例时,要选取最适合本节课内容的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2.建立经典案例库
        建立案例库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节省大量寻找案例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建立案例库时,教师要注意融入经典案例,补充乡土案例,整理新颖案例,定期更新完善案例库,不断丰富地理教学经典案例资源。
        3.注意课堂反馈
    教师在讲解课程后,要注意观察学生课堂反馈并及时获取学生课后反馈。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教师调整案例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节奏,也有助于畅通学生与教师间解决问题的通道,不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
        结束语: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更加注重典型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地理经典案例,提高地理素质和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林. 新课标下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探讨[J]. 学园, 2017:98.
        [2]陈静. 浅议高中地理\"区域\"教学策略[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8, 000(011):17.
        [3]王静.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区域地理的有效教学[D]. 浙江师范大学, 2011.
        [4]刘珦明, 周松芹, 于传军. 区域地理的案例教学——以《东南亚》部分为例[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