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班音乐律动活动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钱晨
[导读] 律动是指幼儿可以在音乐的背景下,有节奏感地做出带有韵律性的动作,利用身体各个动态对音乐进行深入感受与理解,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音乐素养。
        钱晨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律动是指幼儿可以在音乐的背景下,有节奏感地做出带有韵律性的动作,利用身体各个动态对音乐进行深入感受与理解,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音乐素养。音乐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音律律动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班幼儿 音乐律动 开展策略
一.中班音乐律动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律动的实质是指幼儿可以在音乐的带领下,有节奏地摆动自身四肢,在对中班幼儿开展音乐教育时,律动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促使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在此环节,幼儿利用自身肢体与听力的互相配合,可以有效感知音乐中表达的信息。幼儿园教师需要选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音乐律动活动,从而增强幼儿对音乐律动的感知能力。
二.中班音乐律动活动有效开展策略
1.打造良好学习氛围
        环境是一种极其关键的隐形资源,可以推动幼儿教育顺利开展,幼儿园教师可以积极建设班级环境,为律动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氛围基础,充分激发幼儿兴趣,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律动活动之中。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音乐律动,从而促使幼儿主动开展音乐节奏活动。
        例如,当音乐教师开展“狮子王进行曲”活动时,就可以在课堂中为幼儿打造和谐快乐地学习氛围。在音乐律动活动正式开始前,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班级的活动区域打造一片森林环境,可以摆放一部分“假松树”,打造森林情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中准备一部分动物的头饰,模拟森林之中的动物。在音乐律动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需要利用语言将幼儿带入到活动情境之中,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听,森林之中有好多动物,这是老虎在森林中出现的声音,再听,这是狮子王马上要出现了。”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动物的入场,充分吸引幼儿目光。当音乐再次出现时,幼儿园教师可以指引幼儿带上相应的头饰,并模仿此种动物的行为举止,当音乐再次出现变化时,幼儿就会换下另一种对应的动物头饰,以此表明幼儿已经完全听懂了音乐的变化。
        在开展听音乐、寻找动物头饰这一系列的音乐律动活动中,通过幼儿园教师打造的语言环境与班级环境,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参与律动活动的兴趣,利于音乐律动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幼儿音乐素养。
2.科学融入游戏
        长久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幼儿对音乐律动活动产生严重的厌倦,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选用多样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幼儿音乐律动水平与音乐素养。在素质教育的教学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要将幼儿看做课堂的主体,可以在音乐律动活动开展过程中积极融入游戏或者特殊材料,从而提高幼儿参加音乐律动活动的主动性,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

传统音乐律动教学形式十分枯燥单一,而在其中融入活动游戏,可以打造活泼愉悦的活动氛围,促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利于幼儿掌握音乐知识点。
        例如,当幼儿园教师开展“小兔乖乖”活动时,每一次当大灰狼偷偷地上场敲门时,教师都可以播放一阵诡异的音乐,此时小兔子应该快速躲开灰狼的追捕。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其编制成游戏,让幼儿扮演小兔子选择一种特定的方式逃跑,当教师播放大灰狼要来的音乐时,幼儿就应作出特定的方式进行逃窜,一旦被大灰狼捉住,那么就会游戏出局。此种音乐律动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提高幼儿感知力。
3.亲自动手设计材料
        幼儿具有极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很多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灵感往往来自于幼儿的日常举动。在音乐律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可以打造真实情境,还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活动材料,幼儿自己亲身参与活动的制作过程,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增强幼儿参加积极性。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音乐律动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幼儿选用一部分敲打材料,像筷子在杯子上敲打等。
        当幼儿园教师为幼儿进行歌曲教学时,在为幼儿播放多遍之后,教师可以为提高幼儿的律动水平为其提出一个学习任务。幼儿园教师需要指引幼儿根据已学歌曲自己创造一套“打击乐”,打击材料幼儿可以从家中挑选,可以将筷子或者木棍当做敲打材料,锅碗瓢盆等都可以作为发声材料。在第二天课程中,幼儿就会从家中带出自己精挑细选的各类材料,以此保证在伴奏过程中发出最美的声音,此种教学策略可以强化幼儿律动能力,提高其音乐感知力。
4.将律动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音乐律动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而幼儿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可以通过表演的手段进行展现。
        例如,当幼儿听到“刷牙歌”时,幼儿往往都会手舞足蹈,甚至拿着牙刷与牙杯想要跃跃欲试。歌曲的播放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兴趣,还会促使跟着歌曲的内容一同进行表演,在肢体律动的过程中,幼儿会将自己放在审美的主体地位,享受音乐的乐趣,提高音乐素养。
结束语:
        音乐是艺术极为关键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幼儿身心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音乐律动是幼儿音乐课程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保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仲春香.如何在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中培养幼儿节奏感[J].小学时代(奥妙),2020,(4):43-44.
[2]孙苏婉.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培养幼儿音乐律动的实践研究[J].意林·儿童绘本,2020,(9):29-30.
[3]李红卫.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研究[J].南北桥,2018,(12):184.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2.184.
[4]潘静叶.探究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3,26(2):262. DOI:10.3969/j.issn.1004-9436.2013.02.226.
[5]胡慧艺.创设音乐游戏,把握音乐节奏 ——在音乐游戏中开展节奏训练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21):42.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9.21.0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