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李芳芳
[导读] 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李芳芳
        绍兴市上虞区沥海街道沥东小学, 浙江 绍兴312366
        摘要: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以确保音乐欣赏教学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对中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学质量;效果
1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2011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不论是目前国内的任何教材版本,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欣赏的曲目选择上,各版本的教材也不谋而合,选取了大量经典的音乐作品。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目标要求,教师可创设多种多样的音乐欣赏课型(内容)。既可以是以“题材”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歌颂祖国、赞美英雄、描写大自然等,也可以是以音乐作品的“体裁”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歌曲、舞曲、叙事曲、进行曲、交响曲、协奏曲等;既可以是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独唱(奏)、合唱(奏)、美声、通俗、民族等,也可以是以“作曲家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古典、抽象、现代、五四时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既可以是以“乐器品种或类别”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西洋、民族、吹、拉、弹、唱,也可以是以“曲式结构、调性特点”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还可以是以“标题”和“非标题”之分的音乐欣赏课,如《梁山伯与祝英台》、F大调钢琴协奏曲等等。课堂内容明确了,还需要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
2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2.1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很多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学,所以音乐欣赏教学课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由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殊性,其对于相关的教学设备以及技术设施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展,需要完整的教学设备以及基础设施为保障。但是,就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学,所以对音乐基础设施以及教学活动的资金投入比较少,音乐教学中所需的设备以及设施都比较匮乏,从而导致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缺乏良好的设备基础,音乐欣赏课程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可能影响到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
2.2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目前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音乐教师仍然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即在音乐课堂上对相关的音乐理论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于现有的音乐方法以及音乐欣赏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记忆。教师教导歌曲的时候,通常是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然后教师对其进行分析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往往注重音乐歌唱技巧的教学,而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真正需求以及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
3.1运用移动终端,视听相结合
        欣赏音乐作品离不开听觉,音乐欣赏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

以往的教学方法只是播放音频和视频,而采用信息技术,运用音乐学科软件,将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音乐要素变成具体的音波,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音的具体存在方式,也是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用节奏软件去感受组合节奏的快乐,用旋律组合来感受旋律线条,调节音乐的速度,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这些体验音乐要素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和结构美的过程。教师要在欣赏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舞曲的方法,体会音乐要素的变化特点对音乐情绪的作用。教师应提高制作微课的能力,善于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将重要且难掌握的知识点做成微课。教师在课前将微课和音频制作成试听二维码发给学生,创设任务驱动,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完整欣赏音乐作品,再采用声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音乐作品的情景中。例如:《春到沂河》是一首由柳琴和扬琴分别独奏的乐曲,教师先引导学生由曲名展开想象“春天来到沂河”的景象,想象纯的美丽景色,再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乐曲是如何变现音乐主题的”,最后完整欣赏作品,随着学生们手机的资料,教师出示PPT,学生在聆听中思考想象探究作品的音乐意境,从视觉上感受乐曲的音乐性和旋律性,感受品悟作品的韵味和内涵。学生对音乐领悟能力是在学和听中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解读音乐作品,音乐也会展示出学生“隐藏的灵魂”。
3.2鼓励学生合作互动
        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互动,让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全面的把握音乐作品特色。学生由于年龄相差很小,他们之间的兴趣爱好十分接近,同时学生由于性格的差异,会对同一部音乐作品产生不同的观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会对音乐作品产生独特的感受,此外,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学生会更加轻松、自主的表达出自身的观点,这对于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鉴赏《花季如歌》这类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分组,然后让学生围绕《花季如歌》进行探讨,为了保证学生的互动效果,教师要在学生互动过程中,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保证课堂进度。如大家对花季是如何理解的,在花季的年段如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就让学生在互动中不会出现偏题的情况。实践表明,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不仅能强化中学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合作水平、合作意识的提升。
3.3加强钢琴即兴伴奏的应用
        音乐核心素养培养中要求我们切实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评价与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内容,所以在引导学生掌握歌唱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音乐欣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音色美、聆听音乐美、感悟旋律美、彰显结构美和体现形式美,使学生有良好审美体验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而采取钢琴即兴伴奏的方式,能有效的彰显音乐作品所要表达主题,强化学生的美感认知,并利用一定的钢琴来移调,通过钢琴来模仿其他乐器,以彰显钢琴音色所具有的层次性、交响性和多样性,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积极应用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等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体验。
4结束语
        欣赏课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分析学习、精心挑选作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注重情感价值导向都能有效的、更好的讲授音乐欣赏课。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安静的聆听,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更需要学生创造演绎,这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玉琴.试论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J].家长,2020(20):141-142.
[2]李霖.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D].西南大学,2020.[3]高悦斌.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素养教学范式探究[J].当代音乐,2020(06):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