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琴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回民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了重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建立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阶段,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启蒙阶段,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之一。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渗透式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指导方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开展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开放,使学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如任性、嫉妒、偏执、 胆怯、自卑、以自我为中心等,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和厌世的想法。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受到的影响非常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压力大、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性格暴躁等方面。关于小学生不堪忍受来自学习、家长、教师、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而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可见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为此,在小学阶段注重对小学生渗透健康心理教育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的要求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然对班主任老师的素质有更高更新的要求。
1.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班主任老师要改变说教作风,做到用信任的眼光看学生,用真诚地爱去感化他们,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用宽容的方法去理解、教育他们,用鼓励的语言去帮助他们,为实施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2.班主任需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技巧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班主任必需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技巧,同时在班主任工作中重视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了解掌握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正确帮助和辅导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班主任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个人魅力。这种修养和魅力时时影响着学生。班主任最重要的品德是为人坦荡正直,有一种凛然正气和坚持真理的作风,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民主、公正、平等、友善。教师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里健康教育的方法
1.利用学期初的“开学第一课”,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进取的环境,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的家乡、积极努力学习,有信心完成今后的学习任务。
2.利用早晨古诗词的诵读,在古诗词诵读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研究。学期初,教务处要求各班每天早上上课前10分钟的古诗词诵读。
早读活动的开展,校园书声琅琅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诵读古诗词、呵护心灵健康” 不断地成为学生的习惯。诵读古诗词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做到了“诗以言志”。这一过程自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作用,可以说它是治愈我校师生心灵的一味良药,也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3.与班队会课结合,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班集体心理健康品质形成的重要渠道。通过心理教育主题班会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能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我校要求班主任每月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如组织学生观看他们爱看的电影,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改变行为,自我完善。
4.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班主任根据不同年级段情况,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学生易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制作好课件,上好主题班会课。主题班会课生动有趣,事例真实,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讲述自已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课后,对班级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分析、巧妙疏导,使他们懂得宽容、理解、懂得学习的重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再让学生办手抄报,写心得体会。
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在学校大多时间是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每个学科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利用好学科活动中的心理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三点:一对教材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恰倒好处的挖掘;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的思想;三抓学生心理素质情感的激励和培养。教师将三者有机结合,积极渗透。如数学教学中要进行分散思维训练,语文课教学中要进行合理想象、情感方面的训练,体育教学中要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等。音乐、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只要明确心育目标,就一定能抓住时机,发挥教材作用,达到心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教学科的内容,尽可能地开发学科活动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阶段,是一个学生步入社会的起步阶段,班主任要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高度重视,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及未来保驾护航。
备注:此文章为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LZ【2019】GH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