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宗龙
身份证号:37010519880217****,25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型建筑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施工工艺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施工标准。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承载力强、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已成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模板;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要提高施工技术和技术应用水平,施工企业还必须掌握各环节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要点,施工前科学制定质量管理方案,施工中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同时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的提高。
1 高支模技术概述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建筑业发展进程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模板施工技术的出现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所谓模板施工技术主要是基于传统的施工方法,即柱体浇筑后形成的模块。它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应用频率也很高。同时,模板施工技术包括模板设计、质量验收、模板制作、模板安装与拆除等多项内容,不同内容需结合工程环节和施工实际需要。高模施工技术是模板施工技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具有一定的高度,需要采用搭设的方式来完成施工。高支模施工技术风险大,难度系数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优化高支模施工质量水平,加大监理力度,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施工效率,以达到缩短工期的最终目的。
2 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一是对高支模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编制专项方案,明确高支模施工的难点、重点和重点,然后全面实施各项技术交底。二是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评审,相关施工人员通过岗前培训,掌握高支模施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提前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试验方案,对高支模系统的稳定系数进行反复试验和计算,防止误差,提高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性。四是质检人员要提前掌握相关标准规范,并据此制定现场施工质量检验计划。
2.2施工与安装
(1)材料验收。在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对模板材料的尺寸、厚度和强度要求普遍较高。模板进场时,要认真落实验收工作,认真检查模板的防水和变形情况,确保能满足高支模施工的实际要求。然后对模板进行编号、分类,防止安装过程中材料浪费和变形,确保高支模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放线。在放线过程中,需要根据基准点比较和调整放样位置,便于施工时模板的安装,便于地基处理。
(3)模板安装。安装模板时,操作人员需根据图纸标高调整支架高度。一般来说,这种调整需要考虑其提供的高度和模板本身的重量。另外,施工过程中的动荷载和风荷载也会影响模板的安装。梁模板和楼板模板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加以考虑。楼板模板按先支四周后支中间的顺序安装;梁模板按先支两侧后支中间的顺序安装。模板安装好后,需要加固稳定,这就需要使用铁丝钉。调整顶升,再调整模板高度,这种安装方法在高支模施工中经常使用。
2.3搭设支撑架
支撑架的架设是高支模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搭设支撑架时,施工人员必须通过楼板逐排搭设支撑架。同时,立杆与横杆的连接必须平稳牢固,纵横扫杆与地面的距离不得超过20cm。另外,周围立杆的支撑应设置连续性好的横撑,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50mm。如果是高H型截面立杆,相对偏差值也应保持在H/600以下。另外,横撑与水平杆连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最后,相邻两根水平杆的接头不能设置在同一跨度内或同一同步,且距离应大于50cm。为了保证支撑架的安全稳定,有必要与已浇筑的结构进行连接。
2.4系统验收
高支模支撑施工完成后,其质量和安全也需要验收。
其中,模板材料、支撑间距、垂直度、横撑、扫地杆的设置是否合理是验收的关键内容。同时,必须及时计算模板的安全系数,必须大于3。此外,模板验收的关键内容还包括关键部位的承载力和对接部位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因此,项目总技术负责人应对高支模支撑系统的验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查,并将验收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项目经理。一旦结果不符合工程要求,就要进行整改,然后重新支模。
2.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高支模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方法,必须严格控制时间,调整基本顺序。为保证施工有序进行,必须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施工设计要根据不同的作业点进行。在正式施工前,为保证各作业点的整体安全,企业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混凝土浇筑安全技术的综合交底。采用高支模技术浇筑混凝土时,应根据不同施工现场的不同具体情况,制定和批准适合施工现场的方案。一般来说,梁板混凝土和墙柱混凝土需要分开分层浇筑。操作人员需待墙柱混凝土达到70%强度后,方可开始梁板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工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另外,墙柱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层的厚度为50厘米。浇筑时严格按施工顺序进行,待上层混凝土凝结合格后,再进行下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需要两次,而不是一次。要充分保证其凝结强度符合标准。梁板混凝土浇筑可同时进行,每层梁混凝土浇筑厚度小于40cm。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避免各种工种的聚集,因为它会导致局部超载和偏心。
2.6模板拆除
高支模施工前的最后一步是拆除高模,这标志着建筑的完工。看似简单的拆迁工作,实际上关系到整个房屋建筑和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工作人员必须谨慎、耐心,不要草率行事。在决定实施拆迁之前,必须确保所有细节都到位,然后才能分步实施拆迁,具体步骤如下:
(1)拆除侧模时,不得损坏建筑墙体的表面和边缘。
(2)底模梁长度大于8m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底模梁长度小于8m时,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70%。只有当混凝土达到100%强度时,施工人员才能拆除悬臂构件。
(3)底模长度小于2m时,混凝土强度为50%;底模长度在2~8m时,混凝土强度至少为75%;底模长度大于8m时,混凝土强度为100%。
(4)先拆拉杆,再拆柱箍,再用撬棍将模板撬离混凝土。
(5)拆除墙体模板时,先拆除穿墙螺栓,再拆除水平撑和斜撑,然后用撬棍撬开模板与墙体分离。
(6)拆除楼板、梁模板时,先拆除楼板底模,再拆除侧模。拆除人员应站在拆除的空地上,拆除周围剩余的木柱,确保木柱能自由下落。模板全部拆除后,集中运输堆放。
2.7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1)确保东西两侧的外立杆超出地板和框架。同时,间距控制在30cm,悬挂施工安全网,防止高空坠落。(2)设置高度大于1.2m的临时护栏,将高模板区与周围隔开,以保证护栏的牢固性。高支模支设及后续拆除作业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3)为了便于现场的实际观察和组织,混凝土浇筑应在白天进行。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方法,浇筑顺序为先梁混凝土后楼板混凝土,大截面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4)高模施工时,严禁将钢筋等原材料堆放在支架上,防止超载。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应保持分散状态。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中常见的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J]. 周洋,宁正. 房地产世界. 2020(15)
[2]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J]. 沈海林,饶耀明. 房地产世界. 2020(15)
[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分析 [J]. 徐刚. 住宅与房地产. 2020(36)
[4]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浅述 [J]. 陈文恽. 冶金与材料.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