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3期   作者:卢国全
[导读] 数学学科是一门最基础的科目,对小学生的学习意义非常重要。
        卢国全
        四川省蓬溪县蓬南镇明德小学校       629135
        摘要:数学学科是一门最基础的科目,对小学生的学习意义非常重要。因此在新课改的模式下,教师要根据大时代的趋势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的学习欲望得到提升,极大地激活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促其发展,利于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利于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推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参与度,促使他们可以合理地学习与使用,激活他们的数学学习欲望,促其发展,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手段,其优势特点是以图像、声音等方式为学生进行阐述的,能积极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任课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去实施,促使他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这不单单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还能是小学生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这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力有很大的帮助,促其数学素养全面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们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具体展示圆的基本概念,给学生进行演示我们平常用水龙头浇水的时候,如果你站在原地不动,拿着水龙头的管子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就可以得到一个圆形,以此契机来引发小学生对圆形面积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然后来播放生活中的圆图案,带领他们去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可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发展他们的数学学习力,促其发展,培养他们良好地学习习惯,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二、创设悬念,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
        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不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也不知道怎么和同学互动交流,这样一来就形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况且数学核心素养学习丰富,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在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学任务。

因此我们教师要创设丰富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可以积极地投身其中,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力,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作为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讲述,某一天小明去超市买两瓶可乐,一瓶的价钱是6.5元,而两瓶的价钱为12元,那请问同学买那个划算?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发挥想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数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中老师会拿来相应的纸币来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观察,使得他们能自愿地去思考,想法设法的去了解数学知识,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力,擦出数学灵感的火花,促其发展,从中使得小学生更好地使用与认识人民币,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三、微课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数学认知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相应的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把课本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相应的微视频,通过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注意力,丰富他们的数学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可以积极地投身其中,促其发展,利用微课的优势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更加地便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地轻松,既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小学数学良好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时,我们任课教师会利用微课把相应的预习课件导学案发放下去,让小学生能提前丰富对预习,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然后在具体的课堂上利用微课能更进一步地教学,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本课的相关数学知识,使得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能让他们踊跃地发言,促使他们的数学参与度,激活他们的数学学习力,促其发展,让小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相应的教师要组织数学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丰富的教学方式,能满足本班学生的数学的好奇心与参与欲望,进而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魅力,陶冶情操,提升学习力,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等,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养成,从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同时可以更好地加强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交流,使学生在一种愉悦、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若男.小学数学教材习题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两版多边形的面积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1):67-74.
[2]江兴勇,邹富玉.ACT-R理论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启示——以“整数除小数”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5(52):378-380.
[3]吕小婷.浅谈培养教学耐性,积极应对学生“错误”的策略——基于小学数学习题错因分析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1):81.
[4]袁佰远.宁波智慧教育平台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本》价值重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