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3期   作者:苑晖韬
[导读] 随着国家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脚步的不断加快
        苑晖韬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六中学校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脚步的不断加快,初中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每一位中学教师必须要落实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关键学科之一,它对于初中生的道德品性、价值观念塑造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当下时段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手段较为短缺,在进行知识讲解时一味使用板书文字的方式进行教导,非但难以降低该学科知识抽象性的同时,还易使初中生感到较强的枯燥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授课,为初中生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从而促进初中生学习水平的增强。

        关键词:教师;道德与法治;初中生

        初中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相较小学而言该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增加、知识学习的难度增大,对初中生带来的学习压力也不可同日而语。教师在此时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仅会抑制初中生的知识学习兴趣,还会使课堂教学的质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结合初中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这一特点,将其熟知的生活事物带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既能够降低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还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对于当前知识学习的亲和力,进而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且教材内容也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进行授课。即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可以以生活中客观存在、切实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并带领初中生进行分析,以剖析的方式教导初中生其中包含的诸多知识内容,既能够使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导有据可依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促进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遵守社会规则”相关的知识内容点时可以结合生活事例进行案例分析教导。案例为在公交车上遇到弱势群体时自己该如何去做,一名初中生举手表示:“老师,当我遇到弱势群体时会主动为他让座,如果我没有座位那么我会选择去搀扶他”。教师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情景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既有利于使初中生的思维意识与生活实际产生共鸣,还有利于保持初中生的思维意识活跃性,进而在生活案例的分析中实现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拓展生活实践,提升学科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更具高度的个人意识,学习该学科的目的旨在将这种意识形态切实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多以板书文字的方式进行教导,为了改变这一格局,教师可以采用拓展生活实践的方式来提升初中生的学科素养。

即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初中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初中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知识应用技巧,丰富初中生社会实践经验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初中生良好道德品性的塑造。
        例如:教师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在教学之余组织初中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教师在社会活动开始前可以引导初中生到敬老院、孤儿院为孤寡人群送去温暖,还可以组织初中生进行社会清洁劳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初中生可以真正做到学习致用,既能够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教师以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导,可以使初中生知晓助人为乐的重要意义,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塑造初中生良好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关注生活热点,扩大学习范围
        道德与法治知识本身基于生活实际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书本当中所呈现的部分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仅教导初中生书本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还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教导。关注生活热点教师进行教学延伸的有效手段之一,即将切实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素材进行讲解,有助于激发初中生对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扩大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范围,促进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掌握,进而在更加客观的热点内容分析中促进初中生完善思维意识的塑造。
        例如:教师在教学“建设美好祖国”相关的知识内容点时可以结合时政问题组织初中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辩论会的氛围,让初中生以选手的身份对社会热点话题、当下实时政策、国家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自身的见解,而后在以交流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进而促进初中生道德法制观念的塑造。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带领初中生观看时政新闻、社会热点话题,让初中生可以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内容。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既有利于强化初中生的课内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让初中生将课内所学与课外实际相结合,促进初中生学习水平提升的同时,推动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的全面成长。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本就源自于社会生动,教师立足生活化视角开展知识讲解,既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具体,还能够使初中生与生活实际产生共鸣,加速初中生知识掌握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利用多种生活化的方式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既可以生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氛围,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初中生对于现阶段知识内容的掌握,进而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上促进初中生良好道德品性与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
参考文献:
        [1]高志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0(26):71-72.
        [2]卢娟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15):132.
        [3]林建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62):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