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珠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8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近年来,幼教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自主游戏,开展了一系列的自主性游戏。然而,教师个人素养、幼儿园自主游戏制度的建立与落实,等因素都影响教师有效介入幼儿园自主游戏,因此,教师和幼儿园管理是自主游戏有效介入的关键和保证。
关键词:自主游戏;有效介入
自主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及游戏本身为目的的,以动态活动为形式的,幼儿自由选择、主动展开、积极交流、乐于参与的,能最大限度体现儿童精神,提高幼儿各种能力,培养幼儿情感、社会性等,促使幼儿全面、主动又富有个性发展的游戏。[[]]能够提高自主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师介入为有效介入。
一 教师介入对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影响
教师介入幼儿园自主游戏受自身专业素养、幼儿个人情况、实际环境及情境等因素影响,对幼儿自主游戏会产生以下两种影响: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
(一)积极影响
当教师把自己看做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时,介入时机适宜、介入方式恰当,能够保证游戏顺利,满足幼儿兴趣及需要,丰富幼儿游戏经验、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及社会性发展得到更大提升,这种介入就是积极的。
(二)消极影响
对游戏及幼儿发展不起任何作用,不利于甚至是阻碍游戏的开展,不能够及时给予幼儿适当支持与引导,导致幼儿不发展甚至妨碍幼儿发展的教师介入是消极的。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游戏,过度行使教师权利,迫使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指令去选择游戏而非依据自己的想法玩游戏。
二 我国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有效介入的现状
(一)教师有效介入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及领导对自主游戏的价值及未来走向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同。但是,在自主游戏时,教师是否介入、如何介入等都成为重要的探讨话题,很多时候,教师认为既然是自主游戏就不必介入,错过了很多有效的介入时机,这说明教师介入意识不强。
(二)介入时机不适宜
“良好的干预效果依赖于恰当的干预时机。但是什么时候干预幼儿游戏的时
机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选择最适宜的时机和干预的方式是教学的艺术。[[]]”教师对自主游戏的理解本身就存在一些偏差,在自主游戏中的指导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时候教师没有耐心去等待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有时候教师也从未想过自己解决的时机是否适宜。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时介入的时机非常关键,可是在现实的情况中,教师的介入往往会“破坏”幼儿的游戏。
(三)介入形式单一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有两种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即游戏者或旁观者。旁观者是指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之外,以显性的教师身份干预幼儿的游戏。“另外教师还可以以材料为媒介支持幼儿的游戏,或者以幼儿伙伴为媒介,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但是,现实中的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方式往往比较单一。
(四)介入方法不灵活
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和确定适宜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划分为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大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把这两类方法混合使用。言语的方法主要包括描述、询问、提问、评论、提示、建议、重述等具体方法。除了言语的方法之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言语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够促进教师的指导,可是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并没有具体的指导,介入方法非常单一。
三 影响我国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有效介入的因素
(一)教师方面
1 重要性认识不足
1.1 对幼儿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或错误解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论不断改变,部分教师们已对教育过程中幼儿主体地位有了一定认识,不再向幼儿灌输知识和经验,而是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好奇的天性出发,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启迪幼儿思维与智慧不断发展。但是整体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及幼儿独立性发展认识还不够,这主要体现在自主游戏介入中。
1.2 对教师介入自主游戏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介入”在字面上没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指插入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干预,既要考虑到教育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愿望。可是在实际中,教师认识不到介入与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关系。有的即使能够正确认识到,在介入时也会出现处理不到的现象。造成有的教师高度控制、全面介入幼儿游戏;有的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放任自流,完全放手。这两种介入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2 介入能力欠缺
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总结、评价、引导、记录、反思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互相制约又互相支持。
教师观察引导力不足导致其总结评价力出现误差,总结评价力不足使教师记录反思力出现偏差,记录反思力偏差又会导致观察总结力减弱,如此恶性循环,必将造成无法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无法判断当前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不能够满足幼儿行为意愿,不能机智引导幼儿发展。
(二)幼儿方面
幼儿人数的多少,自身发展水平的高低也会对教师有效介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认知水平基本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心理活动以无意为主。即使教师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游戏有效介入的素养,还要看幼儿的理解、接受能力。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受其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自主游戏中体现出来的水平也大不相同。同时,相同年龄阶段不同环境的幼儿其身心发展也不一样。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指出:家庭、幼儿园、学校等都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微系统,幼儿的家庭成员、同伴又都受各自的社会系统影响,受多种环境的综合影响,幼儿出现各种行为都不足为奇。
(三)幼儿园
幼儿园空间的大小、设施设备的完善情况、材料的丰富性等物质条件的情况也会对幼儿自主游戏及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客观因素会制约教师的介入行为。如:幼儿人数多、空间小、材料不丰富,导致幼儿自主游戏受到限制,使得教师多从安全角度及解决幼儿间矛盾为主来介入自主游戏,无法以幼儿为本;幼儿园空间大,人数少,也会造成教师不好观察、不能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
四 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有效介入策略
(一)教师方面
1 增强重要性认识
每个幼儿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其个性差异,身心发展的不同,如若设定统一的教育目标、对幼儿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引导策略,势必要抹杀幼儿天性,妨碍幼儿发展。自主游戏与集体教学等有统一教育目标的活动不同。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肯定自主游戏在促进幼儿及教师发展方面的价值。
2 发挥幼儿主体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 2012 年 10 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提出要“以人为本”“尊重幼儿权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观点。从卢梭“把儿童看做儿童”开始,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蒙台梭利提出幼儿有内部的自我发展、丁海东的儿童精神等理论都在强调一个事实:儿童的主体性。
3 找准介入时机
研究发现由幼儿邀请、求助等情况引起的教师介入比教师自身主动介入的情况要多。在同一个游戏中,教师介入时机受不同年龄班的幼儿的影响。在相同年龄段中开展不同游戏与在不同年龄段开展相同游戏,其教师介入时机也不同。
教师可以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可采用顾及全体的观察法,确保全体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开展;还可采取关注个体的观察法,在某个时段及某个区域对某一个体进行跟进的观察,发现个体在自主游戏中的表现及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当幼儿发生突发情况时,教师应当选择时机介入、教师应观察幼儿言行举止,及时介入等。
4 根据问题情境 选择介入方式
适宜的介入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自主游戏功能的发挥,适宜的介入方式成为教师介入自主游戏中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合理预设教育目标、教师可以是作为旁观者、引导者进行言语提示或者以提供材料的方式介入;也可以作为参与者、支持者以角色参与、提出要求、解决矛盾。
教师以多种方式介入到幼儿及游戏发展中,支持、引导幼儿全面发展。一般情况下,当幼儿放弃游戏时,教师可以选择平行介入、当游戏开展无序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介入、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引导介入支持幼儿游戏、也可依据游戏情境 提供适宜的材料介入等。
(二)幼儿园方面
1 园领导对有效介入自主游戏的重视与引领
园领导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从观念上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自主游戏的介入过程和介入结果。园领导的教育理念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园内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让好方法活起来,教师之间动起来。定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小组教研、班级教研、平行班教研等多种形式,让教研活动深入人心。
2 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介入制度的建立
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介入制度的建立是评价教师有效介入,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对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师开展自主游戏和教师有效介入的能力,维护幼儿自主发展的权利。从园所到班级,逐级建立相应的自主游戏制度,从游戏材料、游戏实施、游戏观察,幼儿发展等师幼两方面等指标要素建立即可,无需大统一的制度,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教师和幼儿都能去遵循,以制度监督活动,以制度支持活动[[]]。
结语
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场所,既要给予幼儿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快乐的生活,也不能忽略教师这个引导者、支持者在幼儿游戏中的重要作用。在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及时、适宜和有效的介入,才能让幼儿积极体验、不断创造、自主发展。这成为教师们不断追求与努力的方向,也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卢迎新.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研究[D]. 2016.
[2]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江玲,王红,张金陵,顾立群.本体性游戏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0 年 1 期.
[4]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学前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陈琦.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
作者简介:张明珠(1995-2),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