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摘 要:高中生物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对学生非常重要。近年来的教育改革,让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多角度教学,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以及与生物相关的其他知识点。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不仅能挖掘其身在内涵还能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渗透;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是近几年课堂教育改革最关键的步骤,学生需要了解传统文化内部蕴含的底蕴,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知识,教育行业也应根据传统文化的特点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文化学习方案。高中生物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深入解剖生物知识与道德观念,响应社会新人才的需求。因此,高中生物课堂如何融入传统教育是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
1 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价值
高中生物是理科生必考科目,根据教学目标,高中生物课堂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科学知识,在基础之上进行提升把握生物科技发展状况,加深对生物科技的了解,以及生物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师们根据目前生物课堂的教学情况,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在学生掌握基础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进一步延伸课堂生物发展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生物知识结合,能够事半功倍,把生物科技与社会道德完美结合,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研究,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的同时塑造理性思维,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为社会未来生物科技发展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2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如果强硬渗透传统文化会加大学生的压力。高中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升学压力还是生活压力,与其他阶段相比身上任务都要重,课下自由时间大幅度减少,体育活动无法彻底缓解心理压力,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同的压力,产生负面心理影响。所以生物课堂融入传统文化不能强硬加入,应当让学生逐渐接受,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学习压力。其次,很多学生都把生物与数学化为同等类型,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文科性知识融入理科课堂,教师要积极调整学生心态。在生物技术中融入传统文化,确保教学质量,创新多种学习方式积极挖掘学生的探索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逻辑思考,慢慢渗透传统文化。
3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3.1 认识生命,善待他人
高中生还没有对生命产生完整的了解,生物课堂就从专业的科学角度来为学生解释生命起源,讲述人的构成和男女区别,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既能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奥秘,明白男女区别,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例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强调人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不能随意抛弃,这就是所谓孝道的内容,从中让高中生感受生命的深度含义,面对消极社会问题应当结合所学知识,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价值观点。让学生学会生理知识的同时,也要爱惜生命,尊重他人的价值,学会感恩父母给予的一切,深度领悟人存在的价值。
3.2 凝聚情感,深化思想
高中生在各种压力下会放飞自我,内心会产生强烈反差,传统知识让学生在了解人存在价值的同时,也能判断价值是否正确。教师要严格遵守学生管理标准,重视学生心理变化,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的生活习惯,制定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例如,调节生命活动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作息时间,课上课下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在学习完生物知识之后,用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高中学习压力,督促学生重视时间,自己的学习规划。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应当及时与老师和朋友沟通,调整学习状态,确保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保障。
3.3 多措并举,德育为先
教育最重要的核心还是培养学生才华,加强其综合素养学习。传统文化与生物科技发展相结合,使用新型课堂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才华培养也要重视德育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道德与知识同样重要,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例如,学习DNA的相关知识就可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借助多媒体通过视频和音乐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出DNA变化,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就可通过动画直观展现,引导学生对细胞分裂知识的深度探索,深刻了解生命变化。人的成长随着细胞的变化而逐渐衰老,学生通过观察生命变化规律思考人生,不管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都应当积极贡献社会价值。
结束语
实践表明,高中生物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既能从新的角度挖掘生物科技的发展用能,让学生在学习理性知识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在高中高压阶段,传统知识渗透不管是生活上的帮助还是心理上的放松,都能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不管与哪个学科结合都能挖掘其深层含义,以文化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科学研究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尚霖.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18(10):56.
[2] 王莉.新课程三维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现[J].现代教育科学 ,2019(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