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珠联璧合”——导学案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朱倩男
[导读] 导学案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以导学案为媒介,

        朱倩男
        义乌市义亭镇杭畴小学  浙江省义乌市,322000
        [摘要] 导学案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以导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要求,在小组内进行学习讨论和思维的碰撞。
[关键词]  导学案  小组合作 高效  主动  引导
        近几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使得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结合,就是比较出彩的一种教学方法。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转为主动,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思想。而小组合作是构建多维互动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对导学案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看法。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导学案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通过学生的超前学习或预习,学生可以掌握大部分的知识,老师通过对学生学案的检查与分析,提取出需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把更多自由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用来解决学生自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借助小组的优势和资源,通过有效的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优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对整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安排和监督,从而节省了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时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学生有了更充分的交流和学习时间。
        案例:没有实行导学案之前,我的教学也是借助小组合作来完成,一些内向的学生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完全被“拒之门外”,交流不主动,老师也总是怀疑他们根本没学,浪费了时间。实行了导学案后,我发现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有了一个上课的依据,通过检查学生导学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的担心和怀疑也消失了。如学习一课的生字词,老师可以事先在导学案中标出相关要求,学生顺着导学案先进行自学,再在组内互读、轮读、释义、造句等,这样上课全班交流的时候,反馈效果和质量都能大大提升。小组合作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导学案的运用则让教学变得更简单省时省力,又高效。
《桂林山水》字词学习卡
1.借助字典、词语手册等工具书进行学习,可给文中不认识的生字注音。
2.记下自己认为最容易写错的生字(                          )
4.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词语    我的理解    我理解词语的方法
       
       
5.对于下面几个词我还有疑惑,要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生是互相补充的。
        导学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检查和检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是对一个团队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的检查和检测,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的养成,也有利于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补充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后,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一定有自己不明白或者学得不是很好的部分,这些东西都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等。
        一节课40分钟,我们不能让学生都去讨论,实践告诉我们,整节课的讨论看似热闹,但教学效果并非尽如人意。当然我们也不提倡教师的满堂灌,或者重复的习题训练,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课堂应该是静动结合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完成。而导学案与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比较符合现在课改的方向,真正做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全方位的发展。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导学案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师,要从合作的时机选择、目标设定、合作方式方法、合作过程、成果的展示交流、小组建设评价、节奏把握出发,给予学生全程指导调控。此外,教师还是一个公共合作者,应深入小组合作第一线,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及时质疑,相机总结。尤其是经过全班合作探究,最后形成的“疑难杂症”,教师要集中释疑。
        实例: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导学案发下去以后,我会先给学生指明这次导学案中的重难点以及需要小组谈论和独立完成的习题,等学生都完成自学部分后,再展开讨论。讨论可以是一帮一的,也可以是几人一小组,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决定。在小组讨论时,我会先给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讨论。为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生尖子生侃侃而谈,其他组员全程侧耳倾听的现象,我会细心观察,在学生发言的时间上做一些调整,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我会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选择性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他们对文本句子等的看法,并适时给以指导和鼓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最后,一定要在全班范围内总结,评价,进行知识的扩充、补充和释疑。督促课代表及时收齐导学案,第一时间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下节课的教学提纲。
        四、如何让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出更大能量。
        导学案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虽然益处多多,但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方法不恰当、合作流于形式等不良现象。那怎样才能让这两种教学模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勉。
        1.及时收发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就把导学案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以便学生做好充分课前预习,为上课做好铺垫。课后,要讯速地将导学案收发上来,老师及时批阅,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
        2.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把不同学习基础、性格、性别、爱好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一般组成四五人左右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的综合情况与综合实力尽量均衡。而且,我们在分配小组成员时,尊重学生自由选择,让学优生和学困生自愿结成帮扶对象,然后把他们安排在同一小组。这样,学优生就会热情地帮助学困生解决困难,使小组成员在和谐的小团队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并且,我和小组成员一起定期对组长进行考核,不能胜任工作的,及时更换。同时,我也尊重小组文化建设,指导各个小组,根据每组的实际情况起好组名,选好组训、定好奋斗目标、制作好小组标志牌等。这样,就为建设具有凝固力的学习小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评比。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学生来说,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可以让小组长按照学校的质量、态度等标准给组员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
        4.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以学生充分的合作、探究、讨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补充的机会,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的合作才更加有效。
        5.定期培训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成员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激发他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热情,交给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比如:收发导学案、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导学案上的问题、帮助学困生等;叮嘱小组成员要配合组长的工作,告诉小组成员必须先独立思考导学案上的问题,然后在小组里轮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经过培训的小组成员才能有条不紊地组织学习。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两把钥匙就是导学案和小组讨论。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小组讨论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导学案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结合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们目前的做法肯定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我们的学案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导学案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要通过不断地指导、长期熏陶、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真正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
[参考文献]1.陈文斌.谈“导学案”的理论基础与编写——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行动研究,2010(03)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M]:教育研究,2002 (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