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彭鹏 卢承领 张刚 程军辉 徐宇宝 吴从兵
[导读] 实践基地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彭鹏 卢承领 张刚 程军辉 徐宇宝 吴从兵
        皖西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省 六安市 237012
        摘要: 实践基地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皖西学院与六安微特电机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前期双方在联合申报项目,学生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前期合作基础上,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梳理培养体系,健全学生顶岗实习制度、以及联合申报项目等建设内容。实现了完整的实践基地管理运行模式、建成了一批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学生参与企业研发的稳定实践基地,有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双师型;实践基地
1.引言
        皖西学院作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实践基地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地大型企业-六安市微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制造中小型电机的民营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滚动发展,已成长为电机年产量过百万千瓦,产值近3亿元规模的电机专业制造企业。 企业与皖西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业人员等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习岗位、就业岗位、项目研究、学生奖学金、实验室建设等诸多机会和物质保障。
2.前期合作基础
        皖西学院与六安微特电机有限公司根据双方的专业技术优势,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2018年联合申报了2018年安徽省重大专项项目。六安微特电机有限公司从2014年开始,承担了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和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认识实习主要面向大二在校学生,专业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大四毕业生,公司为学生创造多个实习岗位,并由专业的部门负责人带队指导。六安微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在电气学院设立学生奖学金,帮助学院搭建实验室,学生实现无缝对接零距离企业上岗。通过校内、校外带队指导实践教学课程,既能满足学校的实践教学需要,同时也促进了校企深入合作,为全面提高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优良的培养环境。为企业培训人才,为企业提供电机设计,电机测试,电机改进等专业技术支持,企业亦依托电气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参与省市科技攻关项目的开发工作。六安微特电机有限公司每年积极吸纳我校优秀毕业生。企业凭借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实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飞速进步,从而实现技术产业化是企业崛起的必经之路。企业每年来我校招聘学生,学校与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单位有着良好的、多方位的合作基础。
        由于皖西学院与六安微特电机有限公司多年的合作经历,双方有良好的实践基地建设基础。
3. 实践基地建设内容
        基于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通过双方相互研讨和沟通,建设内容包括:(1)规范基地建设的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方面制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针对实践教学培养计划、实践内容设定和衔接、实习安排与保障、基地联系和沟通以及实践资料与总结做详细的规划。另一方面制定教师责任制度、运作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保障制度等, 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实践活动的开展, 不断提高基地的运行水平。(2)优化基地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皖西学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大胆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方式,逐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3)落实基地开发与利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要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教学基层单位、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基地依托单位的联系。由校内教师和基地依托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工作。

学生在基地依托单位接收实践教学期间,不仅学到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并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采用“工学交替” 模式加速学生成长,实践基地因用人需求,可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其方式为学生在校上理论课,到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定期轮换学习场所。针对两种实习制定培养方案、安全方案、带队方案,真正将实践教学基地工作落实到实处。
4.已完成建设内容
        根据双方制定的建设内容,经过三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如下建设内容:(1)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已完成挂实践基地牌子。根据目标需求制定完整的基地建设方案,双方互相挂实践基地牌子,敲定实践基地建设细节。(2)校企沟通,健全了教学基地建设的组织机构。已建立校企合作双方组成的校外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岗位职责,提高校企双方的管理效能。(3)形成了完善的基地管理办法。规范基地建设是充分发挥基地作用的重要保证。明确了部门分工、加强有效领导。涉及众多相关部门, 需要加强有效领导, 形成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管理的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实习质量管理、实习运行管理、实习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措施和质量监控工作等, 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实践活动的开展, 不断提高基地的运行水平。成立了专门管理协调小组专项负责。建立了学院与实践基地联合解决问题的机制。(4)深入学生实践探索模式,成立学生研发小组,针对企业需求针对性培养。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光电工程专业等工科专业遴选优秀学生成立10-20人研发小组,实现校企跟踪培养。(5)进一步探索学生认识实习模式,延长学生在企业实践实习时间。已实现学期长时间分批输入实习模式。根据企业建议,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培养,实践基地因用人需求,可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其方式为学生在校上理论课,到实践基地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定期轮换学习场所。
5.结语
        根据双方的努力建设,实践基地已经建设完成,建成了扎实可靠的工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完整的管理运行模式。建成了一批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度发展。形成完善的、分批次进入企业的学生认识实习、毕业专业实习教学体系,让学生真正学习当前行业实践知识。并且对各专业学生遴选,成立学生研发小组,形成吸纳与退出机制,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中共同成长。形成了稳定的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胡滨,李婕.基于“产教研学”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以温州商学院金融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1):102-107.
[2]尤嘉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9(12):157-159.
[3]李明磊,黄雨恒,周文辉,蓝文婷.校外导师、实践基地与培养成效——基于2013—2017年专业学位硕士生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97-102.
[4]杨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逻辑与出路——基于工程硕士生教育实践基地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9,35(05):92-96.
[5]孙长轮.新时代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69-71.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2050)、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7mooc356)、省级教学示范课-供配电技术、基层教研室示范项目(wxxy2019037)、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建设(wxxy2020168)、校企合作实践基地(2018sjjd07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卢承领(1985-),男,汉族,副教授 研究方向:特种电机及控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