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惠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粥店中学 271000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社会性基础。幼儿阶段的教育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幼儿阶段的学习多为模仿学习,其社会性发展就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中逐步实现,健康、积极、正面、透明的幼儿社会性发展环境,需要“阳光教育”来构建。那么阳光教育是什么?它以引导师生形成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通过一系列以人为本的“阳光环境”的打造和“阳光策略”的实施,形成以“阳光”为核心的幼儿园文化,提高教师、幼儿的一日生活质量,实现园所精神的升华和品味的提升。
一、阳光管理模式打造阳光教育的基本元素,开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沃土
(一)新型管理模式下的阳光人际关系
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园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幼儿园与周围社区之间的关系。其中,园长与教师的关系对以下几个关系起引领与映射作用。
第一,园长与教师之间上行下效、彼此负责的和谐关系。园长与教师之间透明的领导引领,互相监督的和谐关系,形成了阳光管理模式。教职工对园长的建议与意见可以通过意见箱、与园长面对面谈心等多种方式形成沟通的快车道。这种畅所欲言的沟通方式不仅激励了教师参与管理,还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教师的潜能,使整个幼儿园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人人被管理,人人自我管理的阳光管理模式。
第二,教师之间真诚的朋友关系。教师之间以集体荣誉感为中心彼此监督、互相促进的君子之交,使得幼儿园各项工作在实施中高效畅通。教师间相互为镜,自觉校正行为,使教师们的语言、行为越来越统一于幼儿园管理要求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第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关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引领,特别是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与实践,尤为重要。只有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原理,教师才有可能科学地引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幼儿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在孩子获得进步的同时,完成自我成长。这种交往式的师幼关系使得教师与孩子之间彼此尊重、信任,使孩子们社会性在宽松、安全、接受的环境中获得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第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师益友关系。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沟通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工作影响每个家庭,不仅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社会性活动,还具体指导每个家庭成员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示范性语言与行为,使每个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都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
第五,幼儿园与周围社区的畅通关系。《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一方面,社区中开展的各种活动,可以给幼儿创设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孩子已有的社会性经验的巩固与迁移;另一方面,走近社区,充分挖掘社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有利于幼儿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构建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的发展。
(二)新型管理模式下的阳光教师
阳光教育中阳光教师的培育是关键,本质。在教师聘用上首先做到严把录用关,选择品学兼优,具有实践经验的幼儿教师;上岗之前进行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及提升,尤其是对她们的职业幸福感的引领。教师自己心中有阳光,才能照耀别人,语言才有阳光普照的味道,让孩子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教师源于内心的肯定与表扬,才可成为一道美丽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引领孩子的行为;教师的透明行为才具有正面的示范意义;教师的管理才会阳光泽人,洒满每个角落,让每个孩子的心灵能够感受阳光,折射阳光,以阳光的姿态踏入社会。
(三)新型管理模式下的阳光语言体系
阳光教育的教师语言是系统的、预设的、有启发的、内容具体并有针对性的,这个语言体系包括:讲述语、问题语、评价语、鼓励语、表扬语、批评语。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这些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讲述言简意赅,为幼儿所理解;提问切入重点且深具启发,引领幼儿深入思考;评价客观公正、让事实说话;鼓励语真诚源自内心,充满对幼儿的信任与期待;批评语慎重使用,尊重幼儿人格,以师幼之间的隐蔽性谈话为主。阳光教育语言的使用,能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使用阳光语言交流,并体验交往成功的喜悦,使其社会性获得经验提升。
二、阳光教育下的一日活动
(一)创设阳光课堂,提供均等机会,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习得交往技能。
幼儿园课堂教学为主题下的集体活动或区域活动,围绕发展幼儿社会性这一方向,借助主题游戏,帮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拓展交往类型。在游戏中,老师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交往中,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活动中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使得幼儿社会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一日活动的诸个环节
集体或区域活动只是幼儿园的活动中的一部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尤其是习得知识与技能的练习、巩固需要在主题教育活动之外的入园、就餐、入厕、盥洗、午休、户外、离园等一切活动得以实施。在这些生活活动中,师幼关系、生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家长与幼儿关系的自然流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注重预设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细化每个环节的语言引导,教师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及时发现幼儿行为闪光点,以榜样引领幼儿行为,正面示范交往行为。
从小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十分重要和长期的任务。对孩子的社会性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教师应采用多种的教育手段,提供频繁的交往机会,随时关注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参考书目:
1、《儿童社会性发展》?张文新 著
2、《儿童社会性发展》 林正文著
??3、《一路有阳光:刁荣普阳光教育手记》 刁荣普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