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添龙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昌,33000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数量明显增加,随之也带来生源总体质量较明显的降低。生源质量的降低导致学生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学生休学(退学)现象的增多是各高校处理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以辅导员的角度,分析学生休学(退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休学;退学;原因;对策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有超过2000余所高等学校,其中高职院校数量超过1000所,占据了高等院校的一半以上。制造业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随着中国第一届技能大赛的举办,高职教育显得愈发重要。高职院校生源的质量及数量对高职院校的成长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近些年,高职院校学生休学(退学)的现象明显增多,据黄晓琴的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有超过50万的大学生选择休学(退学),占当年高校入校人数的3%以上[1]。休学(退学)人数的增加,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浪费了部分升学资源,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历,浅谈一下学生选择休学(退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学生休学(退学)的原因
1、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经济困难是小部分学生产生休学(退学)的一个原因。我国在2020年已基本实现小康,并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但是部分老区、山区虽然完成了物质脱贫,但是精神脱贫还有待攻坚。部分学生家庭兄弟姐妹较多,多人同时上学的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目前高职院校针对贫困学生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贫困学生入学,包括贷款“绿色通道”、奖助学金等。这些措施极大的扫除了学生入学的困难。但是小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上还是贫困,认为读三年高职院校意义不大,不如早点出去工作,对原始家庭提供一些经济帮助。还有部分学生因在校期间婚育导致家庭经济困难,不得已出现退学现象。
2、身体疾病
出现因身体疾病产生休学(退学)的学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生理疾病,一部分是心理疾病。生理疾病主要入学体检时被查出一些不适合继续就读的传染性疾病,不得已选择休学(退学)。还有少部分学生则是因假期意外事故导致身体机能受到损伤,不再适合在校学习。心理疾病是则是学生因身体疾病产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2]。据某高职心教中心对学生的测试结果显示,大一新生中出现一级心理问题的学生达10%,二级心理问题的学生高达37%。主要问题集中在学业、情感、人际问题等,一旦处理不好,自卑、精神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就会发酵,甚至会出现自杀等极端事件。
3、学业困难
由于高职的扩招,学生的生源质量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特别是高职单招政策实施以来,大量文化课基础孱弱的学生进入了大学校园,这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无法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进度[3],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还有部分学生高中阶段成绩较好,高考时发挥失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最终也无法完成规定的学业。另外,高职学生的自制力较弱,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业荒废,达不到毕业要求,被迫退学。
4、不适应校园环境
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和管理制度明显差异于中学阶段和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及办学层次的原因,校园占地面积较本科院校明显小,校内建筑较本科院校也缺少传统大学的人文气息,任课教师层析也不及本科院校,鲜有大师,这些都与学生理想中的大学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出于学生安全着想,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较为严格,查课、卫生检查、违纪检查等轮轴转。部分学生还陷于人际交往的陷阱,无法正确处理相应的关系[4]。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因不适应校园环境产生休学(退学)现象。
5、停学创业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较弱,但是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较其他层次的学生强。从小到大成绩差,得不到父母、老师较多的关注,使得他们学会了察言观色。对于工作机会的把握、对于财富的敏感性、对于获得财富的创新性都较强,初生牛犊不怕虎使得他们闯劲较足。加上社会上金钱的诱惑,及自身还不成熟的判断力,极易导致他们迈出社会,寻求创业。部分学生则是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不得已出现停学创业。
二、高职院校学生休学(退学)的预防机制
1、加强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成果与否,对于一个学生能否顺利度过大学阶段有着重要的影响[5]。高职院校可在大一新生军训期间开展丰富多样的入学教育,包括校情校史、校规校级、安全法制、资助政策等教育。培养学生对母校的自豪感、认同感,加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以做大国工匠为荣。强化学生的规矩意识、法律意识,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加大资助覆盖面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校内勤工助学等方面。但是目前的资助方向过于集中,资助对象集中在建档立卡户、低保户等民政局登记的贫困学生,多重覆盖的资助政策确实解决了这部分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其他突发事故导致的贫困则顾暇不及,导致资助覆盖面不足,进而引起学生因经济问题产生的休学(退学)。高职院校可以拿出部分资助指标,包括国家助学金,特别是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拿出来,灵活分配,确保资助的覆盖面。
3、改善办学条件
好的办学条件是高职院校可否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是明显不足的,特别是高职扩招后,生均教师数量,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实训场地等出现明显的捉襟见肘。高职院校应将改善办学条件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多方面筹措资金,拓展校园面积,美化校园环境,改善住宿条件,强化实训基础。并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头等位置,加强在校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引进优秀教师,形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硬件办学条件和软件办学条件同步提升,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黄晓琴.当新生遭遇“大学冷漠症”[N].北京日报,2011-10-12(19)
[2]谭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6
[3]左姗华.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改善学生行为习惯的路径探索.[J].北方文学,2019
[4]梁晓明.基于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5]魏铜铃.“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