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史铁生的自我救赎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秦琴
[导读] 史铁生是当代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
        秦琴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史铁生是当代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我与地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也让人深刻体验了“苦难哲学”。史铁生作为我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其生活充满了苦难,但是他却能从苦难中汲取营养不断的成长,并给予读者诸多的鼓励,这是因为史铁生在苦难中成长,实现了自我救赎。他将苦难作为了财富,作为了他成长的动力。文章讨论史铁生的自我救赎,旨在深刻剖析史铁生的散文精神内核。
关键词:史铁生;自我救赎;苦难;精神

    史铁生作为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文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这是他实现自我救赎后的结果。纵观史铁生的一生,他其实是不幸的,在青春正好的年纪双腿瘫痪,为此,他颓废、沮丧、自怨自艾。在经历了一段不甚美好的生活后,因为家人的陪伴和朋友的鼓励,史铁生重燃生活的希望,并由此开始了新的生活。阅读史铁生的文字会发现,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将他压垮,反之,他从苦难中汲取营养实现了自我救赎,所以我们看到了史铁生老先生那些感人肺腑的文字。
一、史铁生的苦难
        史铁生是我国当爱著名作家、散文家,其作品耳熟能详,情感充沛,感人肺腑。纵观史铁生的一生,苦难挥之不去[1]。1951年出生在北京的史铁生,于1969年的时候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此时,风华正茂他自愿到陕北农村延安插队。不久后,因为腰腿病,史铁生行动受限。在1971年的时候史铁生因为病情加重重回北京治疗,在接受了近一年的治疗后其终于出院,不过后半生需要在轮椅上度过。在1981年的时候,史铁生又被查出了肾病,自此,病痛一直没有离开过史铁生。
        史铁生的一生仅仅走过了59个春秋,和大多数的人相比,他的生命并不长,但是他的生命历程中却经历了太多苦难。青春正好的年纪因为病痛的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后来因为自身的疾病加重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后半生,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苦难的,悲剧的,但是这些苦难却成为了他写作的重要财富,成为了史铁生成为中国当代文坛巨星的基础[2]。正是这些苦难的磨砺使得史铁生更加坚强,所以在他的文字里能够看到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二、苦难中的自我救赎
   命运是不公的,但是也是公平的。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史铁生的人生便是如此。风华正茂的年纪因为疾病的折磨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史铁生在疾病修养的过程中开始写作,并由此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在写作的最开始,史铁生的思想可能比较的简单,因为疾病休养无所事事,所以史铁生仅仅是用写作来打发时间,但是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史铁生开始了对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由此,其开始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纵观史铁生的一生可知疾病对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青春正好的年纪因为疾病的原因无法施展抱负,无法和正常人一样规划美好的生活,任谁都会情绪崩溃,都会沮丧伤心,史铁生也不例外[3]。在最开始的几年中,因为疾病的影响,史铁生精神不济,情绪不佳,对生活的热情比较低,这段时间是史铁生生活最为黑暗的时候,还好有家人的陪伴和朋友的劝慰。在被诊断出肾病的时候,史铁生也想过任命,但是闲暇之余的写作却为其带来了新生。既然不能改变身体上的病痛,那么就改变思想上、精神上的病痛,这是史铁生在写作中悟出的内容。正是有了这样的事项,史铁生开始积极的思考,开始深入的进行自我剖析,并将自己过去的“黑暗经历”诉诸笔端。随着文字的一点点出现,内心积压的不甘、愤懑也一点点的流失,最终,史铁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不能改变身体状况的大环境下史铁生积极的改变自身的心理状况、思想状况和精神状况,其生活的根基洒脱,面对疾病,其表现的也更加坦然,至此,史铁生实现了基于苦难的自我救赎。
三、《我与地坛》的精神解读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性散文,其中充斥着史铁生的“苦难哲学”,同时也有其的自我救赎[4]。在《我与体坛》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母亲推着“我”在地坛公园散步,跟“我”诉说小时候的故事,但是他说到“我”在地上跑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变不再往下说了。确实,基于文本解读会发现史铁生在双腿不能走路的时候非常难过,也曾一度痛恨别人爱他前面提“走”、“跑”之类的字眼,因为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感到痛苦。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史铁生慢慢的接受了这样的生活现状,也不会感到格外的痛苦。直到母亲走后,史铁生才意识到,和身体上的病痛相比,精神上的折磨更令人难熬,所以他开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的情感从前往后是发生了明显变化的,这种变化实际上就是史铁生自我救赎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可以说,《我过地坛》是史铁生先生对自己心灵困难的剖析,是自己心理救赎的整个过程写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史铁生的一生苦难叠加,他曾经历了最黑暗的时刻,但是他靠着自我救赎走过来了,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对生活的追求与希望,因为这是史铁生在我就救赎的过程中所倾注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朱前珍.寻常的景物,别样的情愫——谈《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的自我救赎[J]. 读写月报,2019(3):15-17.
[2]解玺璋.对话史铁生——开启自我救赎的精神之旅[J].意林文汇,2020,000(001):P.32-33.
[3]解玺璋.对话史铁生——开启自我救赎的精神之旅[J].意林文汇, 2020,000(001):P.32-33.
[4]胡艺璇,毕文君.论史铁生的文学交往活动——以史铁生书信为中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作者信息:秦琴,女(1985.5—),汉族,四川崇州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