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瑕
湖南省隆回县北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学习中基础的学科。也是逻辑性相对较强的一门学科。不单只是需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科对数学、公式、图形等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是需要对学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在当下教材中寻找出新颖、充足的教学资源,发掘更多的创新点添加到教学设计中,因地制宜,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则可以在教学成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前言】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新时期下教育改革的基本也是必然的要求。但是,因为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性以及缺少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将数学思维和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对小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大家来去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意义
数学学科因其具有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方面的优点,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的成绩,还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乃至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有效性的提升。而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真理的探寻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思考,最终达到智力的综合提升。
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两方面:首先,思维的反应速度提升,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大脑运转的速度,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其次,解决问题的方式多样性,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和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逻辑性、空间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面对不同问题时能更快、更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引入生活化内容,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学习兴趣的激发,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将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便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圆”有关知识的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家长让自己去买一张9寸的大饼,但是9寸的大饼卖光了,那如果买两张6寸的大饼,够全家人吃吗?一张9寸的大饼和两张6寸的饼的面积哪个更大?差了多少?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能了解简单的生活知识,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比和圆、周长、直径、半径和面积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和联想的同时,更加理解和圆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不足,使得面对问题的过程中难以快速的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同时缺乏快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所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既能够观察学生的听课出状态以及听课的质量,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问题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好的学习,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认识小数”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前准备好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准时机进行引导性的提问“什么是小数?”“把一个数换成万、亿为单位应该怎么表示?”或者“班级里有多少个小朋友?如果用十万应该怎么表示?”等。既可以观察学生的听课的状态,又能够通过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时刻保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冲破应试教育理念,完善教学过程的评价机制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建立和逻辑能力的培养都十分的重要。所以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新颖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枯燥的教学方式,通过灵活应用多媒体和多种手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数学逻辑思维,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想要更好的培养小学数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建立完善的、丰富教学过程评价机制。教师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准则,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做好教材知识的传播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融入一些课外的知识,或者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时下学生喜欢的元素,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除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判外,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综合观察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将结果纳入到评价指标中,通过完善教学过程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所以说,小学数学,因为学科具有的抽象性的特性,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最枯燥最难学习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指导,要求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个性化的特点,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启发和激励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给学生未来的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安巧.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与措施[J].读与写,2019,16(23):142.
[2] 张敏芝.如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神州,2020,(9):94.
[3]朱军.谨防算法“被优化”——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算法优化问题[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0(03):37-38.
[4]颜廷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J].小学生(下旬刊),20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