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丹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七小学
【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华夏民族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一个缺少诚信的人,难以立足于社会中,更无法成就自己的未来。
然而,在一些小学生身上,诚信却成为了空头支票,难以兑现。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找各种理由搪塞;借了同学的东西故意不归还;自己做错事情却找理由推卸撒谎;故意不遵守交通规则;以生病为由逃避不喜欢的科目学习;对爸爸妈妈老师朋友轻易许下承诺不履行……
校园是耕耘诚信的沃土,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本文将从“何为诚信?”“为何会出现不诚信的现象?”以及“如何让诚信之根扎根孩子心灵?”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让诚信扎根孩子们的心灵。
【关键词】诚信教育 小学生 道德教育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有一身学问本领,也无用武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愈大,为非作恶的能力愈大。”如今大部分学校的道德教育比较教条,大多只关注普通的道德原则,规范,教给学生一些普世道德,而无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诚信教育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本,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显发现,孩子撒谎、不诚信的行为不减反增。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没法教,这也为我们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何为诚信?
“诚信”从字面上理解,即“诚实守信”。 “诚”则是真诚,不欺骗,不欺人也不自欺。“信”就是要求人们言语行为做到守信用。《说文解字》的解释:“诚,信也”,“信,诚也”。《礼记·中庸》道:“诚之者,人之道也”。《论语·为政》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孕育其他品德的基础,也是思想品行的核心内容。小学生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时期。只有从小接受诚信教育,养成诚信品德,才能孕育出成人所需要的其他各种品德,抵制成长过程中各种不良的诱惑,明是非,辩真伪,保障自身的健康成长。
目前我们对于诚信教育主要采用班队课、品德课、国旗下讲话、日常教育等方式,培养受教育者诚实与守信的道德品质。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我们常常在新闻上看到国家查处了假奶粉、毒大米、坑蒙拐骗、走私骗税等等造假行为,使得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不讲诚信在某种程度是获得个人利益的重要途径,只要不被查获,依然能在社会立足。这种错误思想极大的腐蚀了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很强的投机取巧的心理。
小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阶段,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网络的兴起将虚拟人格带进了人们的世界。因而网络社会所呈现的非诚信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利用网络进行的种种欺诈、网上流行的各种“调侃’文化都在客观上进行着反诚信的宜传,使中小学生在防范他人欺骗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陷入欺骗他人的怪圈之中。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及教养态度、教养方法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多数家庭平时只关心子女的智育,轻视德育。
也有的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并不科学,遇到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先骂、先打、逼孩子认错,孩子出于对大人的畏惧,往往不敢反抗。一旦遇到困难时,宁可撒谎不让家长知道也不愿意挨骂,影响了亲子关系。
(三)学校德育教育的单一
学校是知识与智慧的海洋,是小学生成长的沃土。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但在多元教育之下,科目繁多、追求学业质量与素质教育的同时,育人在进行但效果还甚微,特别是在诚信教育方面,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让诚信扎根在孩子心灵
(一)以身作则,示范到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都有个特点,他们非常信任一言九鼎的老师。如果他们发现老师言行不一致,即使说的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心悦诚服,更不会完成那个老师布置的任务。正如一位俄国教育学家所言:“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陶行知先生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非常重视一个人的诚实守信,在一次儿童节上他与全国教师谈话时就说过:“要让真理赤裸裸的出来与小孩子见面。教师只能讲真话,说假话是骗子,怎么能做教师呢?”
(二)开创多元的德育课堂
根据小学生好动性大,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时,多采取动态的教育形式,即创设愉悦氛围,设计新颖的形式,开展趣味的活动。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知晓诚信内容,领悟诚信真谛,学做诚信之人。
1.制作诚信小画报。学生在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过程中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格言、谚语,从哲人的“言必信,行必果”,诗人的“三杯吐承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的佳话中感受到诚信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集萃古今中外名人的百个诚信小故事,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诚信的营养。摘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做成画报,传阅诚信之花。
2.诚信辩论赛。辩论赛的话题因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思想特点而定。针对一些社会中存在的现象,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仔细思考,在面临一些道德难题时,是否坚定与自己观点,还是随波逐流。孩子能从“在现在社会人太老实要吃亏”的观点中明白“吃亏是福”;能从“作弊的比诚实考得好,得奖励,受表扬”中懂得要尽自己所能赢得光彩;还能从“毒奶粉事件”中感悟出,只有诚实守信的商家才能立足长远,收获客户。
3.表彰诚信小天使。通过故事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同学推荐、日常表现等方式,评选出诚信小天使。呼吁同学向这些天使们学习“诚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孩子,在校做一个诚信的学生,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
(三)家校合一
有很多时候,孩子在班级表现很好,但一回到家里就变了样。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衔接到位导致的后果。
笔者班有一位学生,某一天请全班同学吃零食,买玩具送给同学。同学们反映情况后,笔者耐心询问“钱从哪来的?”他脸通红的告诉我,是家里奶奶给他的晚饭钱。由于数额巨大,当天晚上笔者联络上他妈妈,了解到他奶奶根本不在珠海,无法把钱交到他手上,而妈妈也从来没有给过他零花钱。很明显这是孩子擅自拿了家里的钱,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选择用谎言来隐瞒。面对孩子这种情况,笔者压制了心中的怒火,再进一步和他谈心,最后孩子承认了错误,并愿意向妈妈说明事实,希望妈妈能给他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杜绝了不良行为,孩子才能茁壮健康成长。
诚信是明月一样莹洁透明的心灵,诚信是积累在智慧心底的金子,面对孩子的不诚信,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使用多元的方式进行教育,将诚信的种子扎根孩子心灵,开出艳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李丽.探讨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
2.邢旭升.关于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2005.
3.丁丽娟,赵争气.小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4):68-70.?
4.温志旺.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27-28.?
5.邓礼安.浅析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J].《中外交流》,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