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聪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圩镇中心小学 535412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创新动机、创新空间、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其技能训练等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基层教师意识到:在教学中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动机 空间 意识 思维 训练
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潜质的因素,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及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等方面。那么,课堂中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结合我多年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创新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课堂中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因此,课堂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各种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上,我结合当时正临近母亲节,设计了一节有关节日礼物的包装设计课,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带来礼物的外包装进行设计,学生从节省材料、美观新颖、使用便利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采用优势互补,并利用老师为学生提供(或学生课前自行搜集)的材料把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造热情。设计出了礼品式、阅览式、书架式……等多种包装设计,同时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体表面积的理解。因此,我们要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来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提问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问题质量的角度看,高质量的问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低劣的问题则是浪费时间。如:“对不对?”“是不是?”等等,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对!不对!是!不是!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也容易滋生惰性。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不发问,但并不是问得越多越好。重要的提问是必须的,因为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目标,富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的问题是:“不倒翁”有什么特征?“头重脚轻”又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与“不倒翁”和“头重脚轻”的特征有点相似,大家有兴趣去探讨吗?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就喜欢去探索,思维能力就得到发展。并从中加深理解“真分数”的特征有点象“不倒翁”,“假分数”的特征有点象“头重脚轻”(当然,分子、分母相同的假分数要除外)。
《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就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因此,在教学中容入趣味性,散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中学习,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
三、强化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只要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就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创新的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会经常出现学生不用老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如在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设计了一道拓展练习题:“看谁能最快写出五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都采用常规的思考方法,先是随意写出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然后找出一个跟个位、十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刚好能被3整除的数写在百位上。但通过组织讨论,又有很多不乏很有创意的思考方法:(1)3与任意一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的积都能被3整除,只要三个数位上的数相同,这个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2)所有整百的数,只要它百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3)如果一个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4)一个三位数某一个数位的数能被3整除,只要其余两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因此,课堂教学中只要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持续发展,调动创新的欲望,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
四、发展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因为它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使学习活动能顺利完成。
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教师出示了许多水果和蔬菜,让学生分一分。至于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有的是按水果和蔬菜分的,有的是按不同的颜色分,有的是按吃法的不同(生吃和做熟了吃)分的。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的学生进行了二次分类,先按水果和蔬菜的标准分为两类,每类中再按颜色不同分,利用多种分类的标准进行细化。这样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猜想,积极的去验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加强创新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创新技能训练是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设计、制作、试验、完善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抓住学生参与的时机,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创新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才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1、《探索创新教育规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佚名
2、《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 唐晓杰
3、《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