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园漫步,闻“积”起舞——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宋磅礴
[导读] 语文教学有一项根本任务,那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宋磅礴
        义乌市  北苑小学
        【摘要】:语文教学有一项根本任务,那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园地”具有知识性、针对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等特征,其教学价值在于帮助学生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审视当下语文教材“日积月累”板块的课堂教学,明显存在着模式单一,只求记忆,不求理解等不可轻视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编排的特点,实施策略几方面加以阐述探讨,以求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已有积累,活用“积累”。
        【关键词】统编本教材  日积月累  教学策略  
        一、“日积月累”教学的现状困境
        (一)蜻蜓点水,课堂无味
        不可否认,“日积月累”知识点的考查手段在作业上最常见的反映就是填空,默写。基于这样明确的目的,读读背背这样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方法为大部分老师所用。今天背诵,明天默写的模式也逐渐被学生所接受。在授课“日积月累”时,教师往往就是采用“读抄背默”,形式枯燥无味,方法单一,学生只是机械的被动接受,更忽视了语用能力的培养。
(二)囫囵吞枣,教学无效
        单纯的抄写,背诵,默写,最终的结果就是积累的内容永远只能存在于学生知识掌握的边缘地带。欠理解,少运用的知识点,无异于囫囵吞枣,既无法深刻感知语句诵读带来的韵律美,更无从理解语句本身的的意义。对“日积月累”板块若采取如此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单薄,与“日积月累”的编排初衷相去甚远,同时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学生。
        二、“日积月累”教学的追求
        (一)丰富形式,创设情境
        1.巧编故事,妙趣横生
        “日积月累”中许多的内容,往往是从一些优秀的文章和诗词中所摘录出来的词语和句子,它们之间缺乏连贯性,学生缺乏兴趣。因此在日积月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适当地穿插相关有趣的、简短的故事,讲好词语、诗句、歇后语背后的故事,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更会点燃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神奇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
        2.吟唱经典,百世流传
        在中央电视台有个知名的节目叫做《经典咏流传》,它就是通过给古诗词编上曲子,然后唱出来,从而达到记住经典的目的。这个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日积月累”的课堂之中。如《小儿垂钓》、《游子吟》、《过故人庄》等很多古诗,利用网络,不仅能找到谱写的新曲,还有音画同步的视频,读起来,背起来,唱起来,都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语言运用铺路。
        3.开展比赛,寓教于乐
        个体活动相对于集体活动往往比较单调,同时也缺乏竞争意识。孩子的天性是爱游戏。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用形式多样的比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相互合作和竞争的方式,产生对积累内容的浓厚兴趣,把新课程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融为一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突出链接,变革时间
        1.单元导读,引领方向
        一个单元主题是热爱生命,讲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再看“日积月累”的编排,包含了三位名人对生命意义的阐述,其中的一句巴金的名言“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让我感触颇深,在进行单元导学时,以此句为原点,向整个单元辐射,利用名言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学习。
        2.课文学习,及时补充
        有一个主题是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日积月累”编排的名人名言与课文联系非常紧密。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我们可以结合郭沫若的名言“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进行理解。这样的教学,由孤立走向联系,由片面走向整合,在积累语句的同时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可谓是事半功倍。
        3.回顾拓展,加深印象
        在“日积月累”中第一次出现了歇后语,而且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是神话和古代人物的时间,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典故、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三)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1.巧用积累,回归课本
        “日积月累”中的许多词句, 可在课文具体语境中加以运用, 或谈人物, 或评事件;也可进行拓展, 或类比模仿, 或改编创造。笔者在执教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时,提问学生看到美丽的春天景色,想说些什么?有的学生回忆起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的《春晓》;有的学生用上了一年级上册园地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有的学生回忆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2.妙用积累,贴近生活
        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真正地用到生活,从课堂向生活延伸。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的“日积月累”内容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在教学中,有的学生说到:“去游玩的时候,看到早上有朝霞的时候,就告诉爸爸妈妈出门要带伞”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3.活用积累,走入习作
        很多学生在习作中会用上名言警句来给自己的文章添砖加瓦。而“日积月累”中的名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密切。在进行作文指导便可巧妙地进行融合。请学生举例,如三上第七单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能用身边发生的事来举例说明吗?再如“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样的教学点拨,先给学生指明了写作的要旨,又进一步帮学生找到了习作的题材。所积累的句子立即能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也为之更为浓郁,真所谓是锦上添花。
        日积才可月累,厚积方能薄发。如果教师能够在“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材,把“日积月累”教得“不简单”,那么教师的课堂将事半功倍,学生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顾幼君.走“语用”之路  让积累更有效[J].小学语文教与学:教学研究,2014(10):31.
[2]徐晓晓.中段语文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J].教学月刊:课堂新探,2015(3):44
[3]王路萍.“日积月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