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玲
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
经历了“数学滚出高考去”的风波后,估计每位数学教师都会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有高达70%的人支持“数学滚出高考去”。我们作为普通的数学教师考虑更多的不是高考的制度,而是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那些受调人员或许曾经是我们的学生,那为什么会有如此过激的想法呢?他们都是曾经受过数学“折磨”的人。那么为什么数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呢?据统计,他们大多是当时的数学“学困”生。
“学习困难”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提出的。上世纪60年代是国外教育系统在学习困难研究上快速发展的年代。 [1]现在,普遍认为:学习困难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1.知识因素。基础知识薄弱 、底子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是形成学困生的普遍原因。而数学学科较其他学科更抽象、更系统、更严密,因此学生一旦知识上出现漏洞,就更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最终成为数学学困生。2.认知因素。 有关调查表明 ,注意力差、记忆力差、理解能力低是学困生的一个主要特点。由于学困生认知上有缺陷,倘若没有个别辅导就很难跟上一般学生的学习进度。3.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重要因素。甚至有人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超过了智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①学习态度不端正;②学习习惯不好;③意志薄弱,怕苦怕累;④缺乏学习兴趣;⑤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等。[2] 造成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远大于其它方面的原因。[3]
首先,针对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 、底子差、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教学中,我除了像其它每一位数学教师那样重视学困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外[4],还在处理中档题时有意识的搭建台阶,使学困生在课堂上觉得能“够的着”,能节节课有所获,从而增强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例 在高三三角函数的应用一节中,我选用了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2013年)15题,
.jpg)
在求解完此6个问题后,由学生来总结,我们解此题时分解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后在遇到此类综合题时,我们自己采用的步骤。这样一道题我们分解成6个小问题。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得着”。程度中等的学生也更清楚解此类问题的思路。另外对于程度好的同学对此部分得到巩固。这样就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各有所得,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不同的提高。
其次,针对由于注意力差、记忆力差、理解能力低等认知因素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为了一味追求教学进度而“满堂灌”、“满堂问”。我采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提问题[4]、让学生来说“理”。增强学生问题意识,进而提高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提问意识能够有效帮助学困学生提高数学成绩[5]。让学生说“理”,能真正让学生自己理清自己的思维、提升理解力。[6]
例 已知向量

则实数的值为 ( )
A. B. C. D.
在解此题时,我采用让学生提问题的方式。
学生提出的问题:
1.本题用的向量表示方法是?
2.向量平行?
3.向量平行的结论?
4

这样在同学们提出问题,并解答后,本题自然而然就得到解决。紧跟着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思路,并进行总结。通过让学生提问,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争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采取这种措施,既提高了课堂注意力,又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最后,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7]。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好自我表现,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成功有强烈的期望。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不失时机的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使学困生在课堂上回答自己知识水平能够解答的步骤,让学生感受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发掘到自己的潜力[8],使其逐步改变自卑的状态。
例 在高三导数的复习中,我选用了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2013年)18题,
.jpg)
10.本题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本题留给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来讨论回答。
通过这样处理,使得每个层次的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一些比较直观的问题,中等的同学回答一些需要思考并计算的问题,而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回答提升能力的问题。从而使得每个层次的同学在数学课上都能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针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学困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采取了:1.注意搭建台阶。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评“理”。3.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通过这些关注学困生的措施,逐步使学困生脱困,使学困生从憎恶数学到不讨厌数学,进而到有信心学好数学,最后到喜欢数学。这样,就不会有高达70%的人支持“数学滚出高考去”,我们的教育才符合我党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辉.高中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类比迁移策略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张文海.刍议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和成因.[J]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12.8
3.王雷娜.提高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D] 延安大学, 2012
4.潘振嵘,庄梅.浅谈转化文科数学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J]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2,6
5.李辉.高中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类比迁移策略的比较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 2012
6.古征峰,方均斌.高中生的数学提问意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J] 数学通报,2013.10
7.沈健.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8.李宏梅.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2012
9.周宇剑.高一学困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 [D] 新课程研究,2013,7,下